《论语》十二章中的词类活用

如题所述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6、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原文(节选):

《论语十二章》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释义: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扩展资料: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一、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you)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

1、朋: (古)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远方来。) (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不亦君子乎?)(今)对别人的尊称。

3、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可以为师矣)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 (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5、罔: (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蒙蔽,没有   

6、殆: (古)有害      (今)危险

7、疏: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8、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2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第3个回答  2018-11-03
时,按时
日,每天
故,学过的知识。 新,新的。
乐,以……为快乐
饭,吃
第4个回答  2019-12-23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