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怎么治

如题所述

草莓灰霉病的治疗方法:
1.调节温室环境条件。严格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草莓进入花期以后,白天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上,夜间12℃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控制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
2.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花、病果、病叶,拔除重病植株,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位。拉秧后及时清除落叶、病僵果,降低田间土壤带菌量,减轻次年发病率。
3.连作大棚可利用三伏天高温消毒土壤,每亩用稻草500~1000千克,切成3~5厘米长,和生石灰50~100千克一起撒于土表,然后深翻作成30厘米以上高畦,灌水至饱和,盖上地膜密封,在强光照下,土温可升到50~60℃,维持15~20天,可杀死土壤中各种病原菌和害虫。
4.保护地栽培,可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使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除了防治灰霉病等病害外,对白粉病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5. 发病初期,可用活孢子2亿个_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孢子1000亿个_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
/iknow-pic.cdn.bcebos.com/b3b7d0a20cf431adfbe840694736acaf2edd98a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3b7d0a20cf431adfbe840694736acaf2edd98a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b7d0a20cf431adfbe840694736acaf2edd98a3"/>
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症状与发病原因:
一、发病症状
1.花器染病:幼嫩的花器容易感病,侵染初期花萼出现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随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通过花萼逐渐延伸侵染子房及幼果,最后导致幼果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小斑点,进而斑点扩大,全果变软,上生灰色霉状物。
2.果实染病:多发生在绿果上,侵染初期在果实上形成水浸状病斑,病害进一步扩展形成褐色病斑,并且病原菌向果实内部纵向侵染。在雨天、浓雾或高湿的环境下,病斑迅速扩展,在病果上形成灰褐色霉层,加速病害的传播。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导致果实脱落。
3.叶片染病:染病的花瓣脱落到叶片上或靠近地面的叶片容易染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小斑点,后向外扩展,形成灰褐色水浸状大斑,有时病部微具轮纹,最后蔓延到整片叶,导致叶片腐烂、干枯,病斑部位后期形成灰褐色霉状物。
4.叶柄染病:染病的花瓣脱落到叶柄处引起叶柄发病,初期叶柄颜色变浅,形成水渍状小斑,扩展后呈长椭圆形,在湿度大的条件下表面会着生灰褐色霉层。叶柄基部受害,导致植株倒伏。
二、发病原因
1.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真菌。病部出现的灰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菌丝体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发病部位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靠气流或农事操作而传播,进行循环侵染。
2.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始花期至坐果期,发病最适温度18~23℃,相对湿度80%以上时开始发病,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时间超过8小时以上时,该病菌就能够完成侵染、扩展与繁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9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叶柄与叶片,叶片染病,产生褐色水渍状大斑,微具轮纹,果柄变紫色,干燥后缢缩。果实染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空气潮湿时,表面布满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全果腐烂。
病原与侵染规律 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称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适宜温度范围18--30℃,最高32℃,最低4℃,最适宜相对湿度92—95%低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防治方法
① 加强通风,降低设施内湿度,使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创造一个不利于灰霉病侵染、不利于分生孢子发生的生态环境。
② 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健壮秧苗,坚持经常用“天达-2116”喷洒植株,结合用药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5次。促苗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
③ 药剂防治: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800倍液、或灰核威800倍液、或菌核净600-800倍液;或万霉灵6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65%抗霉威1000倍液,以上药液掺加1000倍“天达-2116”交替喷洒植株,或用5%万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5%多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6.5%甲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喷粉,或25%灰霉清烟雾剂每667米2温室300-400克烟雾熏蒸。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9

专家解答

灰霉病是草莓常见的一种病害,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棚室生产草莓,由于湿度大,发病概率更高。灰霉病的病原为真菌,发病早期可感染叶柄、叶片、花蕾、花朵和果梗,叶和果梗发病部位产生褐色水渍状斑。浆果成熟期,危害症状非常明显。受侵染的浆果初期出现油渍状浅色小斑点,然后扩大到整个果实,果肉变软,表面密生灰色霉状物。未成熟的果实感染初期产生淡褐色干枯病斑,后期呈干腐状。叶片及匍匐茎感染后,初期出现暗黑色病斑,严重时干枯死亡。该病在气温20℃左右,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易发病;在空气干燥,气温31℃以上或2℃以下的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发病较轻。灰霉菌孢子从健全组织侵入的能力较弱,多从伤口或枯死的部位侵入。

防治措施:

(1)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密植;经常去除老叶、枯叶;防止氮肥过量造成秧苗枝叶郁闭。

(2)减少病菌来源在定植前要对土壤消毒;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烂果和落果。

(3)降低湿度采取高垄、地膜覆盖方法降低棚室内湿度;用滴灌或膜下灌溉技术控制水分过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4)药物防治从草莓现蕾至开花要喷药保护,使用的药剂有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波尔多液200倍液,多菌灵1000倍液。当初见发病可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粒粉剂600倍液。也可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2号或灰霉净烟剂熏烟,每667米2用量350克。

提示板

灰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发病重的年份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在草莓棚室生产中,在定植前要清除枯枝烂叶与杂草,并对土壤消毒,消除传染源。在生长季节里,通过通风降低湿度,消除病菌生存条件。现蕾至开花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防控。发病时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防治。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