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能力

如题所述

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随事物的变化而随机应变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果缺乏思维灵活性,我们的思维就会更加倾向某种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片面追求解决问题的模式化和程序化,长此以往造成思维出现惰性。

擅于从旧的模式和普遍制约条件中脱离出来,找到正确的方向;针对知识可以运用自如,善运用辩证思想来平衡事物之间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懂得变通和调整思路等等,这些是思维灵活性养成的直接表现。

2、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有据。要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必须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落实到孩子学习生活中去,就是要求在学习新知识时从基本理念开始,做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条件下稳扎稳打,逐步深入,在这个相对来说缓慢的过程中养成思考问题周密的思维习惯,在进行论证推理时掌握足够的理由作为依据;在练习试题时善于留心题干中的隐蔽条件,详细答题,不吝啬地写出解题思路。

3、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老师评讲试卷,一听错题的解题过程很容易就懂了,恍然大悟自己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但一旦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领会到解题方法和实质,实现独立解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透过现象看数学的本质,掌握最基础的数学概念,洞察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这是思维深刻与否的主要表现。


向左转|向右转


4、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考虑。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作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拓广解题思路,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5、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从已有的答案和解题过程中提炼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一味盲从,要学会用批判性的思路去进行各种方式的反思和检验。就算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东西,也要谋改善,提出新的想法和见解。

以上五种思维品质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但大家切勿忽视了一点,就是这五大思维品质之间的紧密联系,不可分一而行,否则会很被思维定势所牵制,出现机械套用之前思维模式的倾向,并且同一种方法使用的次数越多,这种倾向就会越明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1
小学数学中逆向思维训练浅析

摘要:思维能力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发展智力的有效保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互逆因素,积极培养的逆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方向思维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作用 方法捷径

引言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新知识,还能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加强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在思考过程中实现求同存异。通过逆向思维的培养,学生懂得从不同层面去分析问题,从整体上解决问题,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拓展出一片新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⑴运用反证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反证法是通过命题给数学提出一个问题,要知道它是对是错,只需要找出满足这个命题的条件即可,就是找出使答案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而这样的例子通常是反例子。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入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还能纠正常见错误,这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这种反证法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豁然明白,以最深入的方式了解其不成立的真正原因,锻炼了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⑵运用分析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很多数学题目都要求我们从条件出发,找到其必要条件,并得出最后结论。而逆向思维就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逐步追溯充分条件,指导追溯到问题提出的条件为止,这就是分析法。分析法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很积极的作用,例如,将100个球放成一排,从1起查数,凡是奇数球就将其拿开,把留下的再从1起数,一样,再将奇数球拿开,这样反复下去,直到最后剩下一个球,问这个球是第一次查数时为多少?分析:如果根据第一轮的程序走,第一轮数后划掉:第二轮数后又划掉,这样下去,会因为涉及的数字太多而找出混乱,现在我们反过来是思考,最后被留下的小球在倒数第1轮必数2,倒数第2轮必数4,在倒数第3轮必数8,……。于是,倒推过去此球是16,32,64,而第一轮数是64。
⑶逆用公式
小学数学中的公式主要是求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主要是对解题起到一个便捷作用,它是一个规律,数学公式都是双向性的,所以,在正向使用公式时,还应加强其逆向使用,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公式的使用,做到灵活的运用公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公式过程中,我提出以下练习题:一块三角形物体的面积是90平方厘米,高10平方厘米,那么这块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在思考后,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的公式,逆推出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最后得出90×2÷10=18(厘米)的答案,这就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⑷倒推练习
倒推法(还原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通过题目说阐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经过对已知条件的倒推,追根究底,直到问题解决。倒推法的训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
2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并引导学生开展逆向思维,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能够运用逆向思维,全范围的解决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1
1、重构经典故事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引导大脑从另外的角度构想故事的结局,让人意识到事物具有许多不同的方面。
例如:白雪公主的故事。如果白雪公主听从七个小矮人的话,不吃毒苹果。那么想象一下,她会有怎样的结局。
2、句式转换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特意训练思维转换。
比如:“苹果在凳子下方”。转换为“凳子在苹果上方”。 
3、简单“头脑风暴法”针对某个问题,一个团体的人聚在一起各抒己见。
比如,说说一只铅笔能用来做什么,鼓励大家开动脑筋,说出的用途越多越好。
最好的办法就是专业的培训课程了,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帮孩子报一个火花思维的课程,课程比较出色,很多小孩子都特别喜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