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如题所述

如何做好演示实验,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应该注意和重视的。如何做好科学演示实验,我们进行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活动:
1、 课前准备,有备无患。
演示实验是现在小学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教师在课前要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教师要考虑除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五,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这样,教师在课堂中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2、学生参与,共同研究。
演示实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更不能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机器”,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手。让学生自己参加演示实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中,我准备了许多材料,打算做演示实验。但在实验前,我提前让学生进行猜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看谁猜对的最多。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兴趣也浓了。随后我马上让猜错的学生上台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改变之前的错误猜测,使其终身难忘。
3、操作规范,习惯早成。
操作规范是对科学老师的显性要求。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实验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我们科学老师在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不允许采用吹灭的方式;闻液体的气味时要用手轻轻在瓶口扇,用鼻子闻,不能把鼻子凑到瓶口闻;在给试管加热时,应该先用试管夹固定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成45度夹角,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用手摸,也不能立即接触冷水,应该放在试管架上冷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4、指导有方,培养能力。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很有讲究的。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角度。对于学生来说,演示实验内容是没有学习过的新知识,如果教师不做指导,学生观察就会漫无目的,把握不住重点,以致错失观察之良机,演示实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如记录小车行驶速度的实验,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小车的起点位置、小车的运动过程、小车的终点位置、秒表的掐表时段等各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第三,一个实验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不及时进行上述指导,演示实验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将随着实验的结束而烟消云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能力的设想也就成了一纸空谈。因此,实验后的指导是及时而且必要的。那样,学生的各种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5、确保安全,有效学知。
现在各方面都十分重视安全,所以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易燃、易爆(如酒精灯)要小心使用;对腐蚀性强的液体更加不能触摸或者口试。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最好都要在提篮中(木制)准备放些水和湿布,以防万一。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以上五点对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中演示实验的有效性探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演示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往往起着示范作用。所以说,我们科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中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