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的年龄怎么表达

如题所述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1
你的年龄

古汉语该怎么说,知道吗?

艾是多大?耆是多大?

活到100岁又该怎么说?

一起来涨姿势吧!

0-3岁

初度

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赤子

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10岁

垂髫

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龆龀(tiao chen)

儿童换齿年龄。《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总角

指八九岁至十一二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黄口

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十岁以下儿童皆可泛称为“黄口”。

幼学

十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12-15岁

金钗之年

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带钗梳妆。

豆蔻

本指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

指男孩13-15岁期间。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及笄

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志学之年

15岁。语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

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5-20岁

舞象之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0
比如豆蔻年华指十二三岁女孩;花甲指六十男子.......越多越好 最好把男的和女的分开讲,年龄从小到大讲 谢谢啦
展开
最佳答案
<1 襁褓
2~3 孩提
女7 髫年
男8 龆年
幼年泛称 总角
10岁以下 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 舞勺之年
15~20 舞象之年
12女 金钗之年
13女 豆蔻年华
15女 及笄之年
15男 志学之年
16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女 桃李年华
24女 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女 半老徐娘
20男 弱冠
30男 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 春秋鼎盛;
40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 耄耋之年;
90 鲐背之年;
100 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查看全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