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错题本提高学习能力

如题所述

首先,在建立“错题本”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错题本”的作用。说宽泛点,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夯实学习基础、创造优秀成绩的重要手段。而很多同学并没有引起重视,其实,是对“错题本”理解有误区,“错题本”上不一定只是“错题”,它应该包括“错题”“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等,应该是对知识的梳理,是重点尤其是难点、精点的集合,是系统学习基础上的重点解析,使得学习重点更突出、复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更有高效性。
错题本看起来简单,但真正用起来是要花费相当的心思和精力才有有效果的。
一是坚持直至成为习惯,这一点最关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实现错题本的价值。
二是明确错题本的使用主体是学生而不是家长 尽管在录入等方面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主要还是学生自己亲自做。
三是家长要当好两员“监督员”和“指导员”,而不要做“战斗员”。更不要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四是作为学习工具融入学习过程:将错题本融入到日常学习过程中,将错题本作为学习的一项内容,而不是一项额外的学习任务。
五是错题来源要广泛。不论是作业、试卷还是日常练习等错题,只要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题,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录入,先录入,后整理。整理错题整理信息要尽可能细致,为以后使用提供方便。
六是借助错题本整理小工具,如一本错题小程序等。既可以分类复习,也避免了手抄浪费大量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2

如何整理错题提高成绩?学姐教你3招,找对短板才是学习捷径!如何整理错题提高成绩?学姐教你3招,找对短板才是学习捷径!如何整理错题提高成绩?学姐教你3招,找对短板才是学习捷径!

第2个回答  2017-01-25
学校《利用“错题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了一个学年的研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现在我就谈谈这次研究的心得。
一、错题资源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相同的错误屡犯不止,学习效率大打折扣,为了利用错题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我们鼓励并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
1、首先,“错题集”是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有助于知识的查漏补缺。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每次练习或测试后,教师与学生都有一大堆遗憾,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甚至考过了,有的甚至还反复做过多次,但最终还是错了。经常看到学生对着试卷上的错题自怨道:“唉,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做出错了?”
究其原因,除了因为学习基础欠缺,某些知识点、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外,还有就是学生对错题价值的认识不够。对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题,往往只是简单订正,没有深入分析原因,更没有错题记录,个别同学在没有教师监督下,甚至会偷懒,半问半抄完成订正。这为再次发生错误提供了更大可能。
2、其次,“错题集”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自主学习。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错题以后,往往是订正了事,时间长了就淡漠了,换了作业本,更是无从稽查,学生心中无数,老师心中也无数,后来的复习补救就没有了依据,于是全面撒网,导致复习没有针对性,效率大大降低。如果建立数学错题集以后,每个学生各种情况下的错题都按本来面目集中到错题集上,这就等于建立了台账,师生复习都有准确的依据。这样学生就可以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从而真正达到“轻负高质”
3、“错题集” 有助于师生提高教学质量。
恩格斯有这样的理论:“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而“数学错题集”的建立,就是把平时所有的错题都集中在一起,从中找出每次错误原因的所在,比较系统、全面地加以分析、诊断,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全班学生的正确率,把错误降低到最低点。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一届学生在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出现的错误都惊人的相似。而每一届老师对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只做到及时订正而已,缺乏搜集、分析和利用,导致这些错误年复一年地延续,师生做了大量的无用功。而有了“数学错题集”,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前车之鉴,在学习的道路上就可以少走弯路。
基于以上想法,我们数学组提出有效运用“数学错题集”这一研究课题,致力于学生的错题收集、分类及错因分析,并探寻相应的实施策略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达到“轻负高质”。
二、 数学错题集的利用。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我们的做法是:
1、经常阅读,避免再错。
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错题集”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同学们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集”,浏览一下,在错题中淘“金”。可以把每天课始2分钟可以定为“思过”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可以让学生对前面特别是前一天的错题看一次或者再做一遍,以检测自己是否真懂。或者是阅读前面作的自我反思权作向自己再一次拉响警钟。在课后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进行复习,让曾经犯过的错误在大脑中再一次“否定”,从而避免再犯。
2、交换阅读,预防出错。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集”也不同。通过交换阅读、相互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3、错题分级,逐个“消灭”。
要求是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结,一个学期一次总结。
一星期一小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每天记录下来的错题浏览一遍。在“完全弄懂保证以后不会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完全明白以后有可能再错”的题目前打上一个“?”,在“不知道为什么错一直没有弄懂”的题目前打上一个“△”。
一个月一中结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把每个星期总结出来的“?”级题目想办法彻底解决弄懂,自己不行的话,一定要请教老师把它“消灭掉”,不能客气。而把“△”级题目再行抄录下来,如果一点新的发现都没有,就将它升级为“☆”级题目,如果已经觉得可以“消灭掉”了,就将它降级为“?”,下一个月中结时争取把它“消灭掉”并降级为“×” 。
三、数学错题集的延伸。
教师针对全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按单元内容进行记录,把收集的错题打印成一张数学练习试卷,让学生再次巩固练习、订正,尽量缩短错题在学生脑海中的遗留时间。等到学期结束时,教师再把平时的错题练习试卷积累成册,进行期末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从而避免无目的,无重点地低效率复习。同时,积累成册的“数学错题集”也能为下一届学生提供借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