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子壮
陈子壮(1596年11月13日-1647年11月6日),广东南海沙贝村人。与陈邦彦、张家玉不同,他的背景可厉害了,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父亲伯父皆有官职,本人是个标准的神童。
古代人都特别讲究所谓的大志,陈子壮有志向考个探花,所以,他从小就被报以巨大的期望。果不其然,陈子壮同志考出了全国第三名的成绩,准确考出了当年自己的预言。
直到清军打入北京,崇祯帝成了吊死鬼后,他一心反清复明,终于在南明小朝廷里得到重用。广州失陷以后,陈子壮跑到了南海,组织人马抗清。
2、贾谊
汉文帝登基时,治理河南郡政绩卓著的吴公被擢升为廷尉,他的重要臂膀、大才子贾谊也得到汉文帝的征招,被任命为博士(学官),时年二十一岁。
贾谊是洛阳人,师从荀子再传弟子张苍,少年时便以能文善诗而远近闻名。仅当了一年的博士,贾谊便靠着一次次对答如流、才学过人的精彩表现被升迁为太中大夫(秩比千石,负责向皇帝建言献策),引得朝野为之瞩目。
骤登高位的贾谊踌躇满志,他很快写了《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上书朝廷,将儒学和五行学说相结合,精心设计了一套完备的礼仪制度,系统阐述了“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的重要性,用以取代秦制。
3、谢灵运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山水诗歌的开派宗师、魏晋南北朝时候的大才子谢灵运。让他拜服不已的曹子建正是另一位大才子曹植,他的《洛神赋》、《白马篇》都是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
对于这位才华横溢、文采风流的儿子,曹操一直属意于立他为世子,不过曹植和哥哥曹丕相比,文人气质更加浓郁,所言所行随意而为,饮酒无节制。
对比围绕在他哥哥曹丕身边的足智多谋、老奸巨猾的司马懿、陈群等谋臣,围绕在曹植身边的却是一些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文人,如杨修、丁仪、丁虞等人,真正的应了那句俗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苏轼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与他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相比,他在仕途上完全可以用颠沛流离、命途多舛来形容,当这位大才子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科举得意之后,正准备在仕途上大显身手,谁料此后的几年间,母亲、父亲的先后辞世,导致他不得不返乡(四川眉山)料理丧事、为父母守孝。
守孝期满后,苏轼回到京城,可惜此时的朝廷已经与他以前见到的清平世界大相径庭了。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正在拉开帷幕,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与苏轼亲近的欧阳修等人由于和新党政见不合,被迫离开了京城,辗转各地为官。
回京不久后的苏轼眼看着新党在推行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过激的举动,不顾友人相劝,直接上书痛陈新法的种种弊端,此举大大的惹恼了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大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用王安石出手,拥护变法的一些御史连番上书,围着苏轼一通穷追猛打,最终将苏轼赶出了朝堂。
此后,苏轼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担任地方官,虽然他爱护百姓、政绩卓著,但是由于不见容于势力庞大的新党,始终没有被召回京城委以重任。
5、孙权
古人云:生子当如孙仲谋。盖因孙权年少有为,英姿飒爽,故发此感叹。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击溃了曹操军。
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
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