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是魏忠贤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如题所述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天启皇帝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天启皇帝生性爱玩,尤其喜欢做木匠活,如果能够投身木匠事业,相信一定是一个大明木匠界的鲁班,但是天启皇帝最大的悲哀就是生在帝王家,不想当皇帝却被命运硬拽上了皇位,最后还不幸少年夭折,天启皇帝临终之前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将皇位传给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从而避免了明朝血统被一个死太监玷污的丑剧。

 崇祯一生,杀人无数,但是死在他手下的,最有名且对他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两个人——一个是在军中威名赫赫,击杀努尔哈赤,取得宁远、宁锦大捷的蓟辽督师袁崇焕。一个是把持朝政数载,制造大量冤狱,臭名昭彰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一代名将袁崇焕在京师被凌迟处死。由于事前,官方大量宣传,袁崇焕是汉奸卖国贼,是引清兵入京的罪魁祸首,所以在民间公愤极大,人人皆望之死,其死状极为惨烈。

据史书记载,袁崇焕绑赴西市行刑时,老百姓争相买他的肉吃。“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买其肉,顷刻立尽。”

为了多卖钱,刽子手也是施展出平身技能,尽量把每片肉割得很小很薄,有记载说,前后一共割了3543刀。

肉不够了,又“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颊间,犹唾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最后,“止剩一首,传视九边”。其受辱之惨,令人胆寒。

魏忠贤这个人,由于他和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的矛盾,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其实,魏忠贤在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很讲原则的。作为天下第一奸宦,魏忠贤亲信遍布朝野,他虽然不是皇帝,但胜似皇帝,宫廷里也都是他的党羽。崇祯在登基了之后非常害怕有一天会被魏忠贤刺杀,所以在他进入皇宫的那一天就一直用自己的宝剑来防身。

魏忠贤没有办法猜透崇祯的心思,崇祯刚刚登基,对待魏忠贤的态度还不是很明朗,所以,魏忠贤为了将崇祯变成自己的傀儡皇帝,就给他送了一些美女,但是崇祯并不是好色的,他对于魏忠贤送来的美女并没有什么兴趣,没有办法,为了不让魏忠贤起疑心,他对这些女子进行了搜寻,将他们身上藏着的春药销毁了之后,他就将这些女子留了下来。

因为美女对崇祯来说是没有诱惑的,所以魏忠贤为了让崇祯做一个更加荒淫的皇帝,就采取了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他派遣了一个小太监,直接在崇祯的起居室点燃迷魂香想要让崇祯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干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这些都被崇祯识破了。

后来最开始出现弹劾魏忠贤的其实是魏忠贤的死党,崇祯也抓住了这个机会,而其他的大臣也看出了政治局势的走向,就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就这样,墙倒众人推,魏忠贤就这样走上了下坡路,一直到最后被崇祯处死了。

崇祯能够处死魏忠贤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魏忠贤的政治集团的内斗,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窝里反,也就相对削弱了魏忠贤的集团的势力。那些本来只是想要自保的大臣就发现了魏忠贤的势力削弱,已经可以击垮。就纷纷开始帮助崇祯的一起击垮魏忠贤,毕竟真正为皇帝做事是比成为太监的走狗要好的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