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人,年少成名却又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如题所述

自古英雄出少年,有些人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他们却能名垂青史。在短暂的生命中,创造了辉煌业绩。让人不能不伤之怜之敬之。接下来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了解的英年早逝的古代名人。


颜回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40岁。颜回是孔子的徒弟我们知道,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拜师后一生都在学老师所教的。在孔子的众多徒弟中孔子对颜回是赞许有佳的。颜回在历代文人学士的心中也是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的。颜回非常尊重老师,对孔子绝对是言听计从,从来没有过不满心理。但不幸的是颜回40岁就去世了。

 

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18岁的霍去病第一次跟着舅舅卫青上战场,率领800多人深入敌军数百里杀了敌人2000多人后胜利归来,你说他厉不厉害。霍去病一生六击匈奴,全部胜利。汉武帝更是对他的用兵之道赞许有佳,但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将军,年仅二十四岁就去世了,英年早逝用在他身上在合适不过了。

贾谊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在他18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才气了,并且而广为人知,还有是20岁就被文帝召为博士,仅仅过了一年就被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开挂的人生。正所谓你如果太有才华会遭人妒忌,贾谊也一样没能幸免,23岁被贬,随后又被召回长安给梁怀王做太傅,不幸的是梁怀王坠马死了,贾谊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是自己的责任,终于在33岁的时候忧伤而死。我说他也真是的,这么折磨自己何必呢。

 

总结:这是我觉得比较可惜的几位名人,其中我觉得最可惜的就是霍去病,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人,只不过是我不是那么了解,如果你还想多了解一些,可以去查看一些历史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0

说道年少成名却英年早逝的古代先人,其实还真不少。不过我就重点和题主谈谈我比较熟悉的几位吧。


项羽,我想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吧。项羽小时候就跟着他的叔父,也就是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而当他的叔父去世之后,他自己便率领军队渡河将赵王歇给救了,在巨鹿之战中击破了由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国军队。而当秦国亡了之后项羽便自称西楚霸王,将彭城定位首都,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核下(今安徽),突围至吴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曹冲,曹操和环夫人的儿子,被称为东汉末年神童,从小就聪明非凡,与其他孩子不同,深的曹操的喜爱,有“曹冲称象”的事迹典例。

那时,孙权运了一头大象送给曹操。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他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便问群众。曹冲说:“把大象放在大船上,在船身上做标记,然后在船上称重量,然后我们就知道了。”曹操停了很高兴,按照曹冲说的做了之后,大象的重量果真被测了出来。

但是他却在13岁时便因病去世了。


其实古代英年早逝的才俊还非常多。历史长河中,如果他们的存在时间更长一点,可能都会对历史带来些许改变吧。不过我们也只能感叹一句可惜。

第2个回答  2018-03-20
1]王勃
王勃就是那种最典型的年少成名+英年早逝的悲情人设。
他出身世家,从小就被家学影响写诗作赋,大家也很快都知道王家出了个小神童。
神童就算了,凡是天才还都有点奇奇怪怪的小癖好。史传王勃写东西是不会在桌前仔细琢磨然后涂涂改改,这样太没有天才的风范。他是先研墨,完了再喝酒大醉一场,醒来一挥而就,“援笔成篇,不易一字”。程序员们可以试试大醉一场然后来一段程序体会一下。
王勃在大众间的普及程度没有李杜他们那么高,也比不上什么白居易李商隐,更不如言情男主光环加持的纳兰性德和仓央嘉措。一般而言,大家接触到的他的作品就两篇,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篇《滕王阁序》,各版语文教材上基本都选用了。《滕王阁序》真是一篇美到让人窒息的骈文,是那种读着就想背下来的佳作。更好玩的是,王勃用骈文这种向来追求富丽堂皇的文体,写的是溜须拍马的命题作文,却写出了全然不同的境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骈文向来是古代文人装逼利器,大多是引经据典,华美富丽,写得不好就是暴发户气质,而写得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这般好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天才有个不平凡的童年,也有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人的死法有很多种,王勃倒也不是像张思德那样重于泰山地死了,反而是轻轻巧巧地在史书上留下“溺水惊悸而死”几字,就此埋入历史的滚滚长流之中,终年二十七岁。二十七年的人生里,他留下的文字至今仍存上百篇,虽然在我看来,《滕王阁序》一文,足抵万卷。
唐上元二年的九月深秋,王勃在滕王阁上泼墨挥毫,感叹“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而今长江仍在,高阁仍在,惊艳千年的文字也依然在,那个提笔悬腕、笔下生花的王子安,又何在呢?


2]李贺
李贺的诗名在如今大概还不如王勃的响亮,更不要说跟他几个姓李的本家比了,但只要稍稍对唐诗感兴趣,你就很难不注意到他的作品。
提起三国,大家都喜欢说,鬼才郭嘉。那么提起唐诗,鬼才便是李贺。为什么?我举个例子。
都是浪漫派诗人,都梦游之后写了首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是天台高耸,云青水澹,仙人驾鸾车而来,李贺呢?他梦见去了月宫,别人觉得有月兔玉蟾,他也觉得有,不过是老兔、寒蟾,看着就觉得月宫凄冷。李白觉得“古来万事东流水”,所以我爱干嘛干嘛,别不开心,李贺觉得“更变千年如走马”,唉我怎么这么渺小。
都是听了个曲,写了首诗,白居易用的意象是“莺语”、“泉流”、“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是“银瓶破”、“铁骑出”、“刀枪鸣”,李贺呢?“江娥啼竹”、“昆山玉碎”、“老鱼跳波”、“瘦蛟“、”“寒兔”。
都是写以前的皇帝吧,写秦始皇,李白说什么?“秦王扫六合”,厉不厉害?诸侯都死光了,怕不怕?最后枯骨藏在金棺里,怎么样那么厉害有用吗?李贺呢?他连金棺都不给秦始皇了,也不喊人秦王了,直接说,嬴政烂在臭鲍鱼里了。
总之呢,李贺写诗,很喜欢用一些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意象,再加一点神神鬼鬼的元素,却又不会哀哀怨怨,诗中自有壮情。同时呢,他对统治阶级和神仙鬼怪啥的也缺少习惯上的敬重,别人喊秦皇汉武,他喊刘彻嬴政。自家皇帝想求仙问道炼金丹,不想死,他写了首诗说那好办啊,哪那么麻烦?“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然后你自然就不会死了。




毛主席特别爱李贺的诗,“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贺原句,被毛主席引用在他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而“雄鸡一声天下白”一句也被毛主席反复化用过。
李贺的文风也不是一生下来就走这么凄冷奇诡的路线,他的一生短就算了,还挺惨的。
他假假是个皇室宗亲,虽然大概比刘备近不了多少。他的父亲也曾经当个小官,但很早就死了,于是家里就很穷。
他很早就开始写文章并且出了名,韩愈之类的名士文豪还上门去拜访。但他写诗不是那种兴致到了来一首,而是早出晚归地观察社会、搜集素材,晚上回家再刻苦钻研,据说十八岁不到就白了头。
后来他十九岁要去考进士,但因为太有才华遭人嫉妒,人家说你爹名字不行,不能录你。韩愈对这件事义愤很大,后来又过了一两年,李贺因为韩愈的帮助加上宗室的身份,终于进京混了一个小官,干了三年,发现一腔热血无处报国,位卑言轻不得看重,又辞官归乡。
他死前的几年出外游历,结交了一堆诗友,但对他的仕途没有半点帮助,他身体不好,又穷,心情也郁闷,妻子还死了,回家之后就病困交加而死,终年二十七岁。[所以说没事别穷游]
3]刘希夷
比王李两位更不出名的人物,而且记载甚少,挺神秘的一位诗人。
刘希夷少有才名,虽然父亲早亡,但应该家境尚可。他年轻时便稳妥地中了进士,单是不喜欢当官,爱好喝酒、写诗、玩音乐、旅游,大概就是个文艺青年吧。他喜欢写的是闺怨诗,最出名的一联是《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写一些坏故事借古咏今,“岁月移今古,山河更盛衰”,“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
野史传闻他是宋之问的外甥,因宋之问爱其“年年岁岁”一联而遭暗害而死,应为不实。但他的事迹流传极少,虽然英年早逝,但并没有被记载真实的死因,只知终年二十九岁。


4]孙策、孙翊
孙策大家都很熟悉了,江东小霸王。
孙策是将门虎子,论投胎技术至少是赢在了起跑线,据说长得好看,身体好,性格也好,还很会带兵打仗。少年时父亲起兵讨董,他在家乡已经以善结名士能人而出名,后来他随家人迁居庐江,周瑜便是慕名而来。
十七岁的时候,孙坚死了,孙策讨回了父亲的旧部,开始戎马征战。曹操说他“难与争锋”,许贡说他骁勇犹如项羽,袁术说要是他有个这样的儿子就好了。[大家都很喜欢孙家的儿子啊……]后世给的评价也大多是“英杰”、“壮武”、“勇盖天下”。
然而郭嘉说他“轻而无备”,觉得他很好解决。偏偏他还真就是挺“轻而无备”的一个人,于是就被刺客弄死了。其实,他用兵如神,自身又勇武过人,打仗也是喜欢“大家跟我上”的那种,有一点点对自己安全的自信可以理解。但他还是死了,死在二十六岁的壮年之时。


孙翊是孙策的三弟,但不是嫡长子,也没有当过江东的领导人。
孙翊和孙策简直是太像了,陈寿说他“骁悍果烈、喜怒快意”,总之是比较果断骁雄的人,在当时大家也说他有兄长遗风,孙策死的时候好多人也希望他让孙翊即位。野史说孙策觉得孙翊跟自己太像很容易像自己一样死掉,那领导人死一次就很惨了要是连着死这家业就没救了,所以传位给了孙权,当然这听听就好。孙策要是这么有自知之明也就不会死了。
孙策十七岁的时候死了爹,孙翊十七岁的时候呢,兄长死了。这人生轨迹也是巧了。
好在上头还有个二哥顶着,孙翊暂时不用站在最前面,直到二十岁时,孙翊出任偏将军兼太守。孙翊比孙策不如的一点,就是他性情急躁,也就是陈寿说的“喜怒快意”,不像孙策那么人人爱戴,这点倒有点像张飞。平常心情急躁就罢了,手下有小人的时候还这样就容易出事。于是他赴任不过一年,就在酒席上喝醉酒,没带刀,于是被手下暗算弄死了,时年二十一岁。后来据说是他的妻子定计杀死了仇人。[据说孙翊死前他妻子起卦算说不吉,劝他别去,他说能有啥事儿啊就去了,这种传言听听就好。]


如果我们总结一下孙家这两兄弟:
孙策:长得好看,性格旷达,骁勇善战,轻而无备,死于暗算[刺客]
孙翊:没说好不好看,洒脱且性急,没来得及骁勇善战就死了,轻而无备,死于暗算[反水]
如果再看看孙坚:史称容貌不凡,性情阔达,勇烈善战,轻敌擅进,死于暗算[伏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