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灌浆期如何管理?

如题所述

玉米进入灌浆期,为了促使玉米籽粒灌浆良好,保证籽多粒饱,真正做到丰产丰收,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1)注重水肥管理

在玉米栽培中,必须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才能保证玉米的成长,并最终提高产量和品质。下面简单叙述在玉米水肥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错误观点:

①基肥不足追肥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追补农家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团粒结构。如果基肥不足只是单纯追施化肥,容易导致土壤越种越瘦,越种越板结。

②有肥就追,有水就浇:在玉米拔节前的苗期,如果不根据干旱程度、墒情好坏、苗情强弱等实际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追肥、浇水,往往会造成玉米地上部分幼苗徒长,而地下部分根系难以下扎,致使玉米失去蹲苗锻炼的机会,从而给玉米植株倒伏埋下隐患。在玉米灌浆期追肥浇水,既加大了玉米生产投资,又浪费了肥料,同时还会造成玉米贪青晚熟,甚至导致玉米遭受霜冻等不良后果。

③重氮磷钾,轻施微肥: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氮磷钾等“大量”肥量,还需要微量元素等微肥。微肥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需求量小,却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玉米适量施用锌肥,可以有效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④抽穗后不追肥:玉米抽穗后,大多数地块由于基肥施用不足或基肥质量不高,肥效基本耗尽,土壤中的养分已经满足不了玉米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要想获得玉米优质丰产,必须酌施一些速效性氮肥,以防止玉米早衰,促进玉米灌浆和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攻粒肥”不但不可省,反而要早施、穴施、适量施。

(2)加强田间管理,防倒提质促增产

玉米抽雄吐丝后进入灌浆期,这一时期的管理目标是减少营养消耗,扩大通风透光,提高光和效率,提高产量,抗旱排涝,防止倒伏。除做好正常的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以外,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进行中耕培土:玉米中后期倒伏是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在灌浆后期,浅中耕一次,可以松土通气,除草保墒,防止草害,也有利于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粒重。

②隔株(行)去雄:玉米是同株异花作物,雌雄花分开长在不同位置,一般接受异株的花粉受精、结籽,显现杂交优势,籽粒大而饱满、产量高。如天然或人工将本株的花粉授给本株花丝,则出现结实少、籽粒小、产量低的退化现象,故应尽力避免。隔两株去一株或隔两行去一行的雄花,可使异花授粉率提高而增产约5%~10%,是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去雄应在天花抽出约1/3~1/2时将其抽拔掉扔于田外。一般隔株去雄较隔行去雄效果好,因隔株去雄使去雄株的前后左右均为未去雄株,增加授粉机会;隔行去雄则使授粉概率减少。另外,田边地头的植株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

③全田去雄:玉米天花出齐后散布花粉15天后花粉即将散完,这时,应将天花从茎秆处折(或剪、削)除,扔于田外。

④拔除空秆:由于品种特性或留苗过密,玉米田间往往存在不长棒子的“空秆”玉米,有的是玉米在根际长出1~2个分蘖,长不出棒子,这些空秆与分蘖均应拔除。

⑤削顶:玉米进入蜡熟期后,它的干物质(产量)基本上不再增加,如果阴雨较多,为促使早熟可削去玉米棒以上的茎秆(连同叶片),这样可以极大地改善通风透光和温热条件,使之早熟。

⑥充分利用太阳光照:灌浆期的主攻目标就是要保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玉米穗粒多、粒重,以获得高产。近年来大多数田块的玉米收获偏早,不利于获得高产。玉米适当晚收是简单易行、不增加成本的增产技术。如果玉米灌浆期阴天多,光照不足,不利于植株光合作用,更应晚收。

玉米适当晚收是在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其生理特点如下:以扬花授粉之日计算较为方便,一般在扬花授粉后50~55天采收,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按下限,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按上限。灌浆期间遇低温多雨天气,光照不足,灌浆期会延长,成熟期相应推迟,收获期也应相应推迟。苞叶特征为苞叶干枯变白、松弛即可收获。籽粒特征为籽粒变硬,圆棒用手指摁,不下陷。乳线消失。掰断玉米棒观其截面籽粒颜色,籽粒中下部因灌浆进度形成的明显黄白交界线为乳线,乳线越靠近穗轴成熟度越高,直至消失为完全成熟,此时产量最高,是最佳收获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