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也有宦官,为何却没有明朝的“宦祸?

如题所述

“宦官”,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因为常年处于皇帝身边,历代帝王对于这个群体,相较臣僚更加信任。同时,帝王们为了“拉一派打一派”,搞政治平衡,更加会利用宦官作为“掺沙子”制衡大臣这个政治工具。在“挖墙脚”,“甩石头”的政治斗争中,成功的维护了皇权。不过,凡事都有两面,宦官固然可以帮助帝王达到政治目的,同时也会带来政治危机,譬如,“阉宦之祸”就伴随中国王朝更迭长达几千年,一直不绝。

“阉宦之祸”虽然历代都有,但是各朝却也并不相同,有轻有重。有的朝代较重,例如汉朝和明朝;有的朝代较轻,例如宋朝与清朝。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曾经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宦官权力大盛的时候,“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他们“威权日炽,凌轹重臣,率皆子蓄,藩方戎帅,必以贿成”。手握重拳的宦官不仅凌驾于朝廷将相之上,甚至连皇帝的废立生死也操之在手,所谓:“万机之予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宋朝与清朝固然也有宦官干政,但是无一例外都未成气候。如果将宋朝的宦官与唐朝后期比较,唐代后期,皇帝和大臣铲除专权宦官的图谋几乎全部失败,宦官却能够“易置人主,诛夷大臣”。整个唐朝,由宦官拥戴后登基的有七人,而被宦官杀害的更是多达三人。到了北宋时期,宦官再也没有如同唐代那样的动辄废立皇帝,诛杀大臣,即使偶然有极少数的宦官企图如此做,但都是无一成功,最后受到了朝廷严厉的惩罚。宦官王继恩在宋太宗病危期间,串通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企图拥立已经被废为庶人的宋太宗长子赵元佐这个精神病患者为皇帝。被号称“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得知后,立即予以制止。结果,王继恩等人纷纷被贬黜和流放。宦官周怀政在宋真宗患重病期间,也同样伙同一帮人,企图杀掉当时的宰相丁谓,拥戴太子赵祯当皇帝,然后将宋真宗变成傀儡的太上皇,接着废掉宋真宗刘皇后为庶人。宰相丁谓事前得到了密报,在宋真宗和刘皇后的支持下,先下手将周怀政缉拿并予以斩首。

如果宦官之祸仅仅包含废立皇帝,诛杀大臣等政治野心,那么宦官之祸就在北宋基本不存在,或者更准确点说,至少没有成功。至于童贯后来被治罪,搜查其住宅发现有“非法之物”,这也更多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童贯固然罪有应得,但是说他推翻“赵家”天下,想做个阉人皇帝,本来就是一种绝不能实现的奇谈。

北宋的“阉宦之祸”之所以少,按照《宋史》的说法是:“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唐朝后期的宦官权力太大,甚至自称为定策国老,称呼皇帝为门生天子的做法,导致政治上弊端重重。

宋朝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前朝教训,“不受内臣所媚”,正是有这样严格的限制,使得宋朝对于宦官的扩权始终有一种警惕。宦官王继恩因为镇压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有功,朝廷开会论功行赏,“中书欲除宣徽使”,建议提拔,宋太宗赵匡义明确反对,说道:”朕读前代史书,不欲令宦官欲政事。宣徽使,执政之渐也,止可授以他官。”宰相不为所动,继续提出,王继恩“有大功”,除了这个职务,其他都不足以达到论功行赏的目的。宋太宗听后勃然大怒,强烈谴责宰相,此事才作罢。翰林学士张洎为了讨好宦官,请求让宦官蓝敏正、裴愈出任翰林学士院长和副院长,宋太宗断然拒绝。他说道:“此唐弊政,朕安可踵其覆辙!”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宋代初期的君主对于宦官扩权的警惕。宋太宗虽然对于一些宦官加以信用,也只不过是利用一方的政治势力制约另一方政治势力。目的是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搞平衡,以便更好的加以驾驭。而宦官在前朝留下的种种干政的弊端,宋太宗都看在眼里,相较于臣僚,对于防范宦官权力的坐大,除了有现实的政治需要,还有历史的教训。从宋太祖开始,他就严格控制宦官人数。

唐朝时,李世民为了防范宦官势力膨胀,把太监人数控制在一百人以内,到了赵匡胤时期,他强调宦官“自有定员”不能超过五十人。规定宦官年龄在三十岁以上,又无养父,才准许养子一人作为继嗣,并在乾德四年六月,开宝四年七月,两次下诏严格重申此项禁令,要求“所在严加觉察,违者不赦”。乾德四年六月的诏令中,要求:“内官年及三十以上乃许养一子,士庶不得以童男养为宦者。”咸平年间,温、台等州巡检徐志通因为私自阉割童男为宦而受到杖刑并且被刺配的处罚。宋真宗对于宦官培养自己接班人的做法,甚为警惕。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宋真宗说道:“中官皆养子,此弊宜深察。”虽然宋朝中后期宦官人数逐渐增多,但是朝廷还是不时三令五申下达禁令,甚至暂停宦官养子。

另外,宋朝在宦官担任官职进行限制性的规定,专门为宦官设立了独特的官阶体系,用来区别朝中的文武官员。并且压低宦官的品级,与文武官员相比,宦官升迁难度相当高。朝中文武官员都有一定的升迁年限,但是宦官不能照此办理。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曾说道:“真庙以来,宦者官虽尊,止于遥郡承宣使而已。宣和间始除童贯、杨?臁⒘菏Τ伞⑻佛 ⒗铉濉⒘悍狡降仁?砣耍?缚党跽?皆贬夺之”。元丰年间有人议论是否要改革品阶制度时,有大臣“请并内侍官名易之”,宋神宗抬出祖宗强烈发对。他说道:“祖宗为此名,有深意,岂可轻议!”

除了限制宦官的官阶,还限制其活动范围,宋太祖时,宦官“不可已而差出外方,止令干一事,不得妄采听他事奏陈”。虽然后来不仅限于此,但是宋朝中央始终对于宦官勾结外官非常警惕。宋朝虽然率军作战的宦官很多,但是能够像唐朝那样独掌兵权的,只有童贯一个人。而宋朝“六贼”之中,其首恶也是蔡京。童贯这些宦官虽然权倾一时,但是,始终与蔡京、朱?业认嗷ダ?茫?枋贫?穑?幼芴謇纯矗?鹿僖谰赡岩粤杓萦谠紫嘀?希?疃嘁仓皇瞧狡鹌阶??选?/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宋朝是皇帝与文人共治天下,皇帝权力分散,宦官主要便是依靠皇帝,皇帝很多事自己都做不了主,宦官就更没啥权力了。

一、宋朝是皇帝与文人的天下,文人掌握大部分权力。

“宦祸”最大的核心是权力与信任,君主信任宦官加上君主的权力集中才能给宦官权力。在宋朝也是有很多皇帝宠爱宦官的,但是宋朝的君主权力比较分散,很多事情自己都做不了主。宋朝统治者总结历代朝代经历,觉得造反的大多是武人,所以他们主张以文治武与文人共同治理天下。他们抬高文人的地位,贬低武人的地位。

而且还将科举的期限缩短了,让文人做官的机会变多了。这样直接导致宋朝朝政慢慢被文人掌握,而宋朝的统治者虽然是皇帝,但已经不是决定宋朝大事的唯一人了。比如后来很多皇帝都想革新,但是都被旧派文人权贵逼得废除革新。这是个文人的时代,根本轮不到宦官来指手画脚。

二、宋朝虽没有宦祸,但有文祸。

宋朝虽然没有宦祸,但是宋朝有文祸啊。这文祸与宦祸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将朝廷弄得千疮百孔。宋朝的文祸主要便是以文治武与文人共同治理天下导致的。由于科举的次数多了,导致宋朝官员急剧增加,官位都不够用了,宋朝只好为文人开设新的官职。以前一个人可以干的事,现在得八个十个人去做。实际上朝廷需要白养很多人,这便是冗官。

提高文人地位,贬低武人地位,导致军事上非常弱,在宋朝要是打仗胜利了,那就是举国欢庆,胜利对于宋朝来说太难得了。由于文人权力多大,军队实际上也是被文官管理着,这些军队就沦为了文人捞钱的工具,编制上谎报,还有让军人去给他们自己干活,这样在宋朝太正常了。所以宋朝没有宦祸,但是却有文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