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名的历史

如题所述

唐朝景云二年(711年),设立闽州都督府,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隶属于江南东道,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天宝年间,玄宗将“天下诸州改郡”,仍行郡县二级政区制。置长乐经略使于长乐郡(今福州),兼领长乐郡、建安郡、清源郡、漳浦郡、临汀郡和潮阳郡六郡的边防军事事务。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后为闽国、殷国、南唐、吴越各国所据。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省,治福州。
十六年又在泉州增置泉州行省,十七年两行省合并,称福建行省,治泉州。泉州首次成为省会。
至正十六年(1356年),又以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改置福建行省。后因军事需要,又有建宁分省、泉州分省、兴化分省、延平分省的建制。元朝时间短,政区划分也频繁的变换。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洪武九年(1376年),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终明一代,福建设八府一州。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宁州。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到清末统计,福建省共设有9府、2州、58县、2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