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金器工艺精细,汉代金器制作工艺有哪些特色?

如题所述

中国自商周以来加工黄金所用的制箔、拔丝、铸造等技法,汉代继续沿用。金箔除裁成条状用于缠裹刃器的环首等处外,还剪成花样以贴饰漆器。湖南长沙与广西合浦的西汉墓中,都发现过金平脱漆器,或从这类漆器上脱落的人形、禽形、兽形金箔片。金丝多用于编缀玉衣,在各地出土玉衣的大墓中曾大量发现,还出士了铸造成型的金带钩、金印等物。

汉代金制品制作工艺最重要的成就是创新金粒焊缀工艺,将细如粟米的小金粒和金丝焊在器物之上,组成纹饰。河北定州北陵头村汉墓出土了一件累丝镶嵌金龙,全身布满粟形金粒,并以绿松石镶嵌银珠,异常精美。

金丝多用于编缀玉衣,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是其代表作。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系汉武帝之兄,蜀汉皇帝刘备第十三世祖,为西汉第一代中山国国王,死后葬于今河北满城陵山上,其墓穴开凿于山岩之中,宛如一座豪华的宫殿。

刘胜墓全长51.7米,分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部分,整个墓室完全模拟墓主生前所居宫室。墓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医用金针等,尤以金缕玉衣闻名海内外。刘胜金缕玉衣由2498片玉片组成,所用金丝约1100克。

由此可见,金器制作工艺发展到两汉,已基本从青铜器制作的传统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工艺门类,对后世影响深远。“金针”是西汉金器,长度分别为6.5——6.9厘米不等,针体上端为方柱形的柄,比针身略粗,柄上有一小孔。1968年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这批金针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形制相似,为早期针灸专用针。汉代统治者笃信神道,世间炼丹成风,金器工艺趋于成熟,分布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到北方中原和南方三地。北方如陕西西安沙坡村出土的金灶,便是炼丹用的。江苏邗江甘泉二号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龙形饰物,在豆粒大小的龙头上竟用细小的金粒.金丝构成眼、鼻、牙角、须等器官,特征毕具,历历可辨。同时,还出土了一枚金印,造型可爱,做工精细。

“广陵王玺”,东汉金器,通高3.1厘米,边长2.3厘米,重123克, 1981年2月于江苏邗江甘泉镇二号汉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馆。此玺为铸造而成,印纹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四字,印纽为圆雕状立龟。广陵王为汉光武帝第九子刘荆。1976年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黑格达遗址出土的金龙纹带扣,上面有一条大龙和七条小龙出没于缭绕的云气之中,构图生动,工艺精细,已臻汉代金器之顶峰。

另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方文化有了交流,出现了兼具中西风格的金器,如广陵王刘荆墓出土的王冠形器和金丝刀鞘,工艺特点、器形风格是西方的,而花的纹饰和“宜子”铭文无疑是中国的。汉代金器构图之生动,工艺之精细,已臻极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6
主要就两个特色,分别是掐丝和焊缀金珠工艺。掐丝 就是把金银片剪成细条,慢慢的搓成丝。焊缀金珠工艺 就是把金片加热熔聚成粒 。
第2个回答  2022-04-26
有两个工艺是最有特色的,分别是掐丝和焊缀金珠工艺 ,掐丝 是把金银片剪成细条,慢慢的搓成丝,焊缀金珠工艺主要是把金片切碎,然后加热成粒。
第3个回答  2022-04-26
制作非常的细腻,比较注重细节,对于经营的调整设计思路比较好,能够将金属和银子进行融合,工艺比较强大,而且对于纹饰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