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1368单词就够了》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最近几天在看一本书王乐平老师的《1368个单词就够了》,原谅我,我实在想不到什么好的标题了,大家不要怪我。看到书名,你们就知道我有多功利了吧,我真地也不想这样,但是确实要挽救一下我“无可救药”的口语。说个小插曲,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前几天去博物馆休息地长椅上,还逮着一个美国大爷使劲地聊,其实他说的有部分内容,我是真的不知道,我就用各种问句打岔打过去了,是不是有点不太厚道。因为口语,我被嘲笑了许多回,不过我这个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脸皮厚。但确实也感受到加强自身多么重要。

       进入正题,其实看书的标题,就大概知道这本书的核心是什么,1368个单词,这个是我拿到这本书第一遍最关注的,功利就功利吧:

第一遍囫囵吞枣地看了个大概,同时把1368个单词,规规矩矩记在本子上。

第二遍,把里面和单词相关的例句又摘抄了一遍。不要怀疑,我的口语真地很差。

第三遍,仔细看目录,研究内容。

       这本书,我目前看了三遍,也许有时间会看第四遍。

        下面说一说自己想法吧,或者说我对这本书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作者总结得关于英语与汉语的区别:

1.      汉语习惯以人做主语,英语会经常用物做主语。

2.      汉语强调动作,英语强调方位。

3.      汉语中的动词在英语中经常被介词来代替。

4.      英语的词序是先说主谓后说其他成分,汉语经常把其他成分放在谓语前面。

5.      英语口语中形象词汇用得比较多。

        我觉得这是语言规律,不要违反语言规律,这个是学口语中很重要的一点,自己在那里一点点摸索,不如站在专业老师的“肩膀”上看一看,毕竟我们没有投入别人的一万小时。

         另外,具体说下总体感受吧:

       首先,书中作者用一棵书做比喻,把词做了很具体的分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怎样在自己的知识框架里建立自己的口语库,可能有的人擅长做主题分类,市面上也确实有许多口语书,是这样编写的,但是作者也提到一个问题,如果学习者不能真正理解词、短语、句子的意思,知识就不能迁移,前期做的工作就是很得不偿失的。

        第二点,作者很强调转化思维,书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做了介绍。比如,school你忘了,你可以用句子来表示,A place where children go to learn, 或者,正话不会说,反话说,或者用学校里有什么物品来说,实在说不出来还可以用别人的口说。我理解的就是反正不管怎样,只要你说出来了,就可以了,不要太过追求难的,高级的词汇。这一点我特别的赞同,尤其是对于口语不是特别好的初学者来说。

       第三点,也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想到的,前面不是说了英语口语中形象词汇比较多吗,在平时生活中就要学会积累这样的词,如果遇到了,尽可能地用起来,这样就把这些想象的词汇变成自己的了。举个小例子,我曾听过,美国小孩用“He hurt my ball”来表达“他碰道我的头了。”,多么形象的词啊,打死我也想不出来,“头”可以用“ball”来表达。

       最后可能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笔记,做笔记是看起来比较“笨”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实际上最有效最捷径,这也是我用来复习的重要参考,另外你想想别人花了三四年甚至很长时间研究成果,你记下来消化了就是自己的了,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吧。

       这只是一篇纯粹的读后感,如有不妥,欢迎指正。一个学渣渣在不断努力地学英语的路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