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章程(1956)的简介

如题所述

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通常简称为中共八大党章,中共八大章程或中国共产党章程(1956)。邓小平同志主持了修政党章的工作,并作了修改党章报告。
八大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是建国以来毛泽东建党思想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初步成果,同以前历次的党章不同,八大党章是我们党领导革命胜利并转人经济建设之后制定的第一一部党章,反映了执政的党所处在的特殊地位、环境及时代赋予的责任;特别是还反映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
八大党章共九章六十条,与七大党章相比较,并没有原则上的不同,其基本精神,正是七大规定的关于党的工作的各项原理的逻辑发展;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有不少改变,其中包括一些带原则性的改变。新党章根据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党章对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作出了许多新规定。针对党处于执政党地位的情况,强调“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八大党章对党的组织机构也作了一些新的规定。如中央委员会除选举中央政治局以外,还选举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党的监察委员会增加了要积极检查党员遵守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共产主义道德和国家法规、法令的状况;明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助手,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等。八大党章还首次把“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写进党章。
它的主要特点是:
(1)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总纲规定:“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在党章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2)适应执政党地位的特点,进一步要求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党章提出要用极大努力在每一个党组织中,在每一个国家机关和经济组织中,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
(3)鉴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教训和我们党的经验,第一次在党章中体现了对个人神化的不良倾向的摒弃,强调加强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发扬民主,发挥党员和下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
(4)针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情况,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增加了党员义务的条文。规定所有党员都要严格地遵守党章和国家法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不管他们功劳利职位如何,都没有例外。
实践证明,八大党章是正确的,为社会主义时期执政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然而,八大召开时党执政只有七年。一方面,执政后党的地位、自身状况、党所面临的任务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就必然对党的建设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例如:党的建设必须适应领导经济建设的需要;建立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防止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约束和监督,防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和各种腐化变质现象等等。另一方面当时党只有领导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经验,还没有经受社会主义时期曲折发展的经验;同时,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还没有充分暴露。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主要是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而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这种历史局限性反映在人们的认识中,就是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认识不全面,对于执政党建设规律及党的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党章的权威性和执行党章的严肃性,以及党章可能遭到破坏都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八大党章的许多规定没能引起全党足够的注意和深刻的认识,一些正确规定也不够具体,整个党章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践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