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吗?

如题所述

我觉得挺难的。总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可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社会上也存在“三千块请的来大学生,请不来农民工”的说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涌入社会,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沦为社会的“底层”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这四个原因,除了第一点,都是自己可以改变的。

第一,高校逐年扩招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推迟初次就业时间,近年来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顺利进入大学的校门,也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这样一来不仅教育基础设施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对教育质量也有一定影响。数量庞大的大学生涌入社会,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资待遇有所下降。

第二,学生个人懒惰

虽说就业压力大,但是如果个人能力突出也会受到重视。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被自由冲昏了头脑,不光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三天两头的会旷课挂科,大学四年下来,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正式因为这样的惰性,导致越来越多学艺不精的大学生涌入社会,虽然拿着一纸文凭,但由于能力有限,被企业拒之门外。

第三,成长在温室,不了解社会环境

人人都说大学是座象牙塔,大学生在这座象牙塔里依旧我行我素的生活着。在大学时大部分人都过的十分悠闲,没有压力,花着家长给的生活费,躺在宿舍追着剧,小日子过的十分滋润,完全忘记了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更不了解当今社会中的就业压力是怎样的,直到毕业后才发现自己难以适应社会的步伐。

第四,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

很多人浑浑噩噩的过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大学期间没有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毕业后也没有具体的求职目标,所以在求职的过程中,无论是什么岗位,都总有哪里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就业难不只是社会环境的因素,个人因素同样也很重要。

总而言之,社会缺的的确不是大学生,而是优秀的大学生。如果想要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就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充分提高自己的个人实力。既然大环境一时难以改变,那就从自身先做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1

就业环境:具体专业具体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如下:从大学生就业行业的角度来看,不同行业大学生就业的程度严重分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的行业基本符合全国的产业形势。其中,在疫情背景下,医学与生物工程的就业状况较好。但是,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就业状况稍低,竞争很激烈。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从职业角度看,房地产开发/经纪/中介、销售业务、教育培训等行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说明这些行业人才短缺。在就业率较低的行业中,主要是管理/项目协调、硬件开发、公关/媒体等,同时包括财税、律师等专业,由于毕业生人数过多,并且受疫情影响,企业招聘需求下降,导致企业招聘竞争激烈。从就业方向来看,整体来看,单位就业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其中单位就业比例较高,为75.8%,其次是自由职业和国内/外教育,分别占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创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仅占2.8%。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信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同时,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在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相对看得淡一些。且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

就业率排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