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1. 什么是“伪古文”

伪古文=伪孔传

《古文尚书》东汉时已亡佚,至东晋元帝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唐孔颖达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宋吴棫朱熹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清阎若璩惠栋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后即称此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为"伪孔传",以明非真出于孔安国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

《尚书》今文、古文之别,其先由于文字之不同。今文者,伏生所传,用隶书,汉世所通行,故当时称为今文。古文者,孔安国所传,孔子壁中书,用蝌蚪文,汉世已不通行,故称为古文。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书传》,一时学者益信其说,遂以为真孔壁书行于世。此书比伏生多二十五篇,又析伏生书为三十三篇,并序共五十九篇。宋吴棫、朱熹皆疑其伪,清初阎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一书,专辨东晋晚出之《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皆伪造,而其谳乃定。嗣是辨之者数十家,人人皆称“伪古文”、“伪孔传”矣。

《尚书》本是“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结集成编的重要历史文献。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尚书》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三种。

《今文尚书》出自伏生。汉初由伏生口传晁错,晁错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作了抄录和记载,所以叫做“今文”,共28篇。

《古文尚书》是用早于小篆的籀文写成,是先秦写成的文本,西汉后,先后出现过几次,有孔壁本、河间献王本、杜林本等等。孔壁本,出自孔宅之夹壁,河间献王本,是河间献王于民间所得,杜林本是东汉杜林所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

伪《古文尚书》亦称伪孔本,流传至今,是后代《尚书》最通行的本子。东晋元帝时梅ji所献的一布题作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共58篇。其中新增篇目和“孔安国传”是晋人的伪造。但由于唐陆德明作《经典释文》和官修《五经正义》都采用“伪孔本”,所以一直沿袭下来,流传至今。

伪《古文尚书》中多出的25篇,称“伪古文”,所谓“孔安2国传”,称“伪《孔传》”这个本子称为“伪孔本”或“伪《古文尚书》”,它是一部假书,也是一部奇书。只要知道伪孔本,伪孔《传》是晋代人所作,在指出其作伪的同时,将其视为晋代文献而不是汉代文献,而不应一味排斥。

正确对待伪《古文尚书》,首先要对伪孔《传》持正确的态度,伪孔《传》汇集了自孔安国以来四百年间古文经学对《尚书》的解说,是研究《尚书》的一个很高的成就,我们只需分辨其是晋人的成就而非汉人的成就,就能充分认识和利用它的价值;其次,对“伪古文”也应持正确的态度, 事实上,“伪古文”汇集了从先秦 《左传》诸书直到魏晋诸书八百年间古书所称引的原本《尚书》的许多内容,加以组合、排列、敷衍。从这个意义上说,25篇“伪古文”未尝不是我们窥究先秦百篇本《尚书》的一个途径。

2. 什么是“伪古文”

伪古文=伪孔传《古文尚书》东汉时已亡佚,至东晋元帝时,梅赜(一作"梅颐"、"枚颐")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五十九篇。

唐孔颖达作《尚书注疏》即以此为底本。自宋吴棫朱熹以来已怀疑其为伪造,至清阎若璩惠栋更详予考订,遂成定论。

后即称此伪造的孔安国《尚书传》为"伪孔传",以明非真出于孔安国之手。亦省称"伪孔"、"伪传"。

《尚书》今文、古文之别,其先由于文字之不同。今文者,伏生所传,用隶书,汉世所通行,故当时称为今文。

古文者,孔安国所传,孔子壁中书,用蝌蚪文,汉世已不通行,故称为古文。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书传》,一时学者益信其说,遂以为真孔壁书行于世。

此书比伏生多二十五篇,又析伏生书为三十三篇,并序共五十九篇。宋吴棫、朱熹皆疑其伪,清初阎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一书,专辨东晋晚出之《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皆伪造,而其谳乃定。

嗣是辨之者数十家,人人皆称“伪古文”、“伪孔传”矣。《尚书》本是“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结集成编的重要历史文献。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尚书》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三种。 《今文尚书》出自伏生。

汉初由伏生口传晁错,晁错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作了抄录和记载,所以叫做“今文”,共28篇。 《古文尚书》是用早于小篆的籀文写成,是先秦写成的文本,西汉后,先后出现过几次,有孔壁本、河间献王本、杜林本等等。

孔壁本,出自孔宅之夹壁,河间献王本,是河间献王于民间所得,杜林本是东汉杜林所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 伪《古文尚书》亦称伪孔本,流传至今,是后代《尚书》最通行的本子。

东晋元帝时梅ji所献的一布题作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共58篇。其中新增篇目和“孔安国传”是晋人的伪造。

但由于唐陆德明作《经典释文》和官修《五经正义》都采用“伪孔本”,所以一直沿袭下来,流传至今。 伪《古文尚书》中多出的25篇,称“伪古文”,所谓“孔安2国传”,称“伪《孔传》”这个本子称为“伪孔本”或“伪《古文尚书》”,它是一部假书,也是一部奇书。

只要知道伪孔本,伪孔《传》是晋代人所作,在指出其作伪的同时,将其视为晋代文献而不是汉代文献,而不应一味排斥。 正确对待伪《古文尚书》,首先要对伪孔《传》持正确的态度,伪孔《传》汇集了自孔安国以来四百年间古文经学对《尚书》的解说,是研究《尚书》的一个很高的成就,我们只需分辨其是晋人的成就而非汉人的成就,就能充分认识和利用它的价值;其次,对“伪古文”也应持正确的态度, 事实上,“伪古文”汇集了从先秦 《左传》诸书直到魏晋诸书八百年间古书所称引的原本《尚书》的许多内容,加以组合、排列、敷衍。

从这个意义上说,25篇“伪古文”未尝不是我们窥究先秦百篇本《尚书》的一个途径。

3. “伪”字在古文中具体有哪些意思

“尚”是上代的意思。虽然当时被认为是真的。但是到了后代。

现在经过考古又发现部分尚书残篇。后来,把民间所献伪《泰誓》加入今文本中,基本散失。到东汉时,清理保存下二十八篇流传下来,只有秦博士伏生保留下部分残本,伏生经过整理;只有一半才是真的,即汉代传下的“今文”各篇,又基本认定除了今文版外都是伪书,广求经典。豫章内史梅赜献了一部《古文尚书》,计有经文五十八篇,其中包括西汉今文二十八篇。

《尚书》是属于最早的几个王朝夏商周等的历史文献汇编,秦誓大多数学者认为不存在伪造,伪造的是《泰誓》。

上古流行的《书》原本经过战国战乱、秦始皇焚书坑儒、项羽火烧阿房宫之乱后。东晋稳定后。后一起被整理出三十四篇。这个版本就本成为“古文本”,五胡乱华的永嘉之乱中,古文和今文本又都散失。

到八王之乱,“书”就是历史简册,陆续有人献上自己收藏的残本《书》。再后来,鲁恭王坏孔子宅所得壁中古文,多出“逸书”十六篇(其篇名载《尚书·尧典·正义》),由孔安国献上,因为是经过伏生加工,合为二十九篇。

后来,混入了不少汉朝当时的语言,所以这个版本被称为“今文本”,用现代的话说,《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儒家把它作为儒经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尊称为《书经》。但是实际上,这部《书经》却有一半是假的,那是晋代出现的“伪古文”各篇一般来说

4. 高考作文中什么是伪文言文

首先说可以。

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的(诗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写成文言文体例没什么不可以。而且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现在称作标杆作文)中确有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包括江苏省王云飞同学于2014年高考写成的骈体文,轰动一时。

其次说要慎重。高考作文毕竟是限时之作,短时间内完成将近一千字的写作,还要求扣题完成,这对考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除非对文言文的笔法驾轻就熟,否则写起来可能会磕磕绊绊,文思打乱,结果连篇幅可能都写不够,而且写出来的成品还可能很多句子不符合文言文的文法要求,写出来的是“伪文言文”,这样不但不能得高分,甚至连基本分都得不到。

5. 高考作文中什么是伪文言文

首先说可以。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的(诗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写成文言文体例没什么不可以。而且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现在称作标杆作文)中确有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包括江苏省王云飞同学于2014年高考写成的骈体文,轰动一时。

其次说要慎重。高考作文毕竟是限时之作,短时间内完成将近一千字的写作,还要求扣题完成,这对考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除非对文言文的笔法驾轻就熟,否则写起来可能会磕磕绊绊,文思打乱,结果连篇幅可能都写不够,而且写出来的成品还可能很多句子不符合文言文的文法要求,写出来的是“伪文言文”,这样不但不能得高分,甚至连基本分都得不到。

6. 如何对待伪古文尚书

伪古文尚书自从百阎氏《尚书古文疏证》出后,今传《古文尚书》为晚出伪书大抵已成定谳。

此后又得乾隆皇帝肯定。此后,清人比较有名的《尚书》注本,大概只有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注了古文的篇目,其他多只存今文二十八篇。

当下最有名的《尚书校释译论》四大册,也只存今文二十八篇。顾颉刚先生提出度的“《尚书》十种”中有《伪古文尚书集证》的计划,可惜刘起(金于)先生认为“非《尚书》学之急”。

乃至今日没有便于后学使用的新注本。所见唯屈万里先生《尚书集释》附录《伪古文尚书袭古简注专》逐条标出《伪古文尚书》袭用先秦秦汉文献的句子,非常简略。

我承认今传《古文尚书》是晚出伪书。但辨伪不是焚书。

《伪古文尚书》对于属后世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于宋明理学尤其重要。其价值肯定不在伪《列子》之下。

所以很应该有个新的好注本。

7. 伪《古文尚书》的编写过程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又,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东晋元帝时,梅颐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分出5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所以伪古文与今文合共58篇。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就是用古今文真伪混合的本子。南宋吴□以后,对其中真伪颇有疑议。明代梅颐作《尚书考异》,清代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等,才将《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乃属伪造的性质断实。

伪《古文尚书》共58篇,其中多出的25篇,称伪《古文尚书》;它是一部假书,也是一部奇书。我们要知道伪孔本,伪孔《传》是晋代人所作,但在指出其作伪的同时,也不应一味排斥。正确对待伪《古文尚书》,首先要对伪孔《传》持正确的态度,伪孔《传》汇集了自孔安国以来四百年间古文经学对《尚书》的解说,是研究《尚书》的一个很高的成就,我们只需分辨其是晋人的成就而非汉人的成就,就能充分认识和利用它的价值;其次,对伪《古文尚书》也应持正确的态度, 事实上,伪《古文尚书》汇集了从先秦 《左传》诸书直到魏晋诸书八百年间古书所称引的原本《尚书》的许多内容,加以组合、排列、敷衍。从这个意义上说,25篇“伪古文”未尝不是我们窥究先秦百篇本《尚书》的一个途径。

清代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合编本。其中属于《今文尚书》的有《尧典》(包括《舜典》,但无《舜典》篇首的二十八字)、《皋陶谟》(包括《益稷篇》)、《禹贡》、《甘誓》(以上为虞夏书)、《汤誓》、《盘庚》(包括上、中、下三篇)、《高宗肜日》、《西伯勘黎》、《微子》(以上为商书)、《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包括《康王之诰篇》)、《费誓》、《吕刑》、《文侯之命》、《秦誓》(以上为周书)共二十八篇,注疏本分为三十三篇。每篇的写成年代各不相同,记录了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中商周王朝的历史,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论,而且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制度、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方面的情况,以及古代天文和地理等等,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今《十三经注疏》本《尚书》中,除上述诸篇外,另有《大禹谟》、《五子之歌》、《胤正》、《仲虺》、《汤诰》、《伊训》、《太甲》(上、中、下三篇)、《咸有一德》、《说命》(上、中、下三篇)、《泰誓》(上、中、下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宫》、《君陈》、《毕命》、《君牙》和《冏命》等,计二十五篇,都是晚出的伪书,虽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引用时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