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图应用(彩图4-3)

如题所述

(一)填图单元建立划分原则

影像岩石单元法是1∶25万遥感地质填图的主体方法,而以其方法所建立的影像岩石单元是填图的基本单位。

在编图过程中,影像岩石单元建立于影像单元基础之上。主要是通过影像单元岩性特征分析、对比,同时参考前人资料,结合野外路线踏勘资料,实测主干剖面资料及影像单元显示出的岩石组合规律,分别赋予每个影像单元相对应的地质属性,使其成为一种影像岩石体,即影像岩石单元。当所建立的这些单元完全或基本满足影像岩石单元填图单位建立划分原则时,它即可定义为填图单元,也就是填图单位。但对那些虽具有地质属性,而从岩性组合特点上还不能完全或根本不符合影像岩石单元填图单位建立划分原则的影像岩石单元,应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或单元特征分析对比,加以修订,使其成为符合填图单位建立划分原则的填图单元。修订的内容包括影像单元的归并、单元边界修改、单元的重新厘定。

实际上,影像岩石单元建立是一个分析、对比、研究的全过程。需要了解和掌握前人资料对填图单位建立划分的地质依据,同时还需要归纳总结影像岩石单元填图单位建立划分规律,以及不同资料间的差异规律。只有这样,建立起的影像岩石单元方有填图意义,否则也就失去了影像岩石单元法填图的真正目的,现归纳填图单元建立划分的具体原则如下:

(1)影像岩石单元建立必须符合或基本满足影像岩石地层单位、影像岩石构造地层单位、影像岩石谱系单位和影像构造岩石单位划分标准。

(2)影像岩石单元必须是个特征的影像岩石体,所反映的岩性特点是岩石类型或岩石类型组合或单一岩石。

(3)每个影像岩石单元应保持总体特征的一致性,且具有稳定性、规模性、可解性和可分性。

(4)对于那些延伸稳定、标志清晰、边界明显的影像岩石单元应作为标志填图单元建立,以示对比。

(5)所建立的影像岩石单元必须具有填图单元意义。

(二)编(填)图单元地质解译

1.构造解译与类型划分

构造解译是在定性类影像单元解译基础上进行的深入一步详细解译与类型划分。按影像单元特征及组合关系分析,划分为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和逆冲推覆构造4种类型。

有关断裂、褶皱构造解译,详见六章第一节,本处不再赘述。着重介绍韧性剪切带和逆冲推覆构造解译。

(1)韧性剪切带解译

在对韧性剪切带解译过程中,仍采用与深大断裂解译相同的线带影像单元信息加以判定。但由于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从脆性到韧性的剪切变形过程中,因此在影像单元特征上具有反映剪切变形作用痕迹的菱块结构影像,反映伴随剪切变形作用形成的石英脉带信息和特定的地形地貌信息(彩图4-4)。

菱块体结构影像为剪切带判定的直接标志,多以复杂信息带显示,相邻菱块体信息变化代表了岩石糜棱岩化的程度。一般情况下,菱块体边缘带反映的是超糜棱岩或强糜棱岩的分布,而菱块体内部反映的是弱糜棱岩带的存在。

石英脉带信息:以浅灰白色蠕虫状色彩异常带显示。

地形地貌信息:“薯垄”状地形特征是某些韧性剪切带的标准地形。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由于韧性剪切变形属于一种带状变形,岩石糜棱岩化强烈、破碎,变形程度相对均一,风化程度平均;其二,由于韧性剪切作用常伴随有硅化现象产生,并形成硅化带,这样经风化剥蚀作用后,受侵蚀能力高于未变形岩石,因此导致“薯垄”状地形的产生。

在覆盖区,上述信息往往被地表松散堆积物“屏蔽”,因此韧性剪切带解译效果不理想。

(2)逆冲推覆构造解译

逆冲推覆构造是侧向挤压应力作用之结果。在遥感图像上形态多以弧形为特征显示。不同的结构要素影像特征不同。

逆冲岩席:它是逆冲推覆构造的主体要素。反映变形地体总体运动的特征。典型影像单元为弧形影像体,多以环形山系,弧形色变复合带,不协调的独立影像块体显示。

铲式逆冲断裂:它是侧向挤压应力作用的脆性变形结果。影像特征与断裂构造解译标志相同,但受侧向挤压应力控制,线带影像单元总体呈弧形展布,其弧顶突出方向一致。

后缘拉伸盆地:它属于引张应力作用之结果。在影像上多以不规则边界的盆地信息、盆形基底信息以及拉裂残留岩块、岩片等信息显示。

应加以说明的是,逆冲推覆构造除具有上述结构要素信息显示之外,应注意总体影像结构变化和相互之间组合关系的分析,尤其是不协调影像体野外调查依据的采集。由于逆冲推覆作用所表现出的多期性、改造性、继承性和叠置性特点,仅凭影像信息实现定性或定量研究较难,因此采用影像特征标志建立与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该类构造的圈定。

2.地层单元解译与划分

地层单元解译主要是根据层型和非层型影像单元特征变化及反映这种变化的岩性特征来实现。由于构成地层单元的岩性特点、变形变质、构造改造以及形成环境不同,其地层单元的划分方案和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地层单元解译划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案及相应的填图单位种类进行。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填图单元解译划分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广泛分布在山间盆地、河流两岸、山前地带、湖泊周围。它们的形成与现代流水、湖泊、风成、冰川等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影像岩石单元特征上,显示出明显的成因联系,这样也就为该套地层单元划分过程中采用影像岩石单元成因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1)第四系冲洪积物解译。典型标志为“束”状、折线状影纹与带状、透镜状影纹(彩图4-5a)。

(2)第四系风积物解译。典型标志为浅黄色彩、沙丘地形、“新月”形链状地貌特征是该单元解译划分的标志(彩图4-5b)

(3)第四系湖积堆积物解译。典型标志为清晰的湖岸变线影纹、平缓的平原地形是该单元划分标志(彩图4-5c)

(4)第四系化学堆积物解译。典型标志为浅灰白色彩、暗色色斑影像、不规则的湖岸退缩线等标志。

(5)第四系沼泽堆积物解译。典型标志是显绿色条带的植被信息和微细水系特征(彩图4-5d)

(6)第四系冰碛物解译。典型标志为冰舌、冰碛垄岗地形。

2)层型地层单元解译划分

层型地层单元系指呈层状产出成岩的地层,它包括沉积岩、浅变质岩和火山岩。其填图实体为影像岩性单元,填图单位采用影像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方案,单位种类为群、组、段。其典型标志为层型影纹发育。

3)非层型地层单元解译划分

非层型地层单元系指边界受构造控制,构造改造作用明显,具一定的变形变质特征,且层纹不甚发育,甚至无任何层级信息显示的一种构造地层体。

在对该类地层单元解译过程中,主要依据宏观影像块体与层型地层单元间的空间关系及岩性特点加以判别,其地层单元建立划分采用影像构造地层单位划分方案,单元种类为岩群、岩组、岩段。

3.花岗岩类填图单元解译与划分

侵入岩类解译是通过非层型影像单元和环形影像单元建立实现。由于侵入岩类形成于岩浆侵入作用,在空间分布、形态、地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

(1)侵入岩体空间分布具有局部集中,横向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2)出露不同构造环境内的侵入岩,其成分、结构演化序列特征不同;

(3)同源岩浆多次脉动或涌动侵入体,影像单元特征不同;

(4)侵入岩带、岩浆侵入局部集中区宏观影像单元特征以团块地形、色团、不规则岩体形态,以及与层型地层单元间的不协调影像结构显示。

为此,在侵入岩体解译过程中,应遵循上述规律进行。并对解出的岩体,采用影像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案,以影像岩石单元为单位,作为填图实体。填图单位种类采用单元、独立侵入体和序列划分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序列归并和单元建立具有如下规律:

(1)序列为同源岩浆多次侵入之结果,在岩性上表现出从基性至酸性的完整演化系列的成分演化系列特征。因此,同一序列的侵入体单元具有集中分布规律。在卫星影像上以宏观分区的特定地貌类型和色彩标志显示。

(2)侵入体单元为同源岩浆一次脉动或涌动侵入之结果。不同单元以不同的影像特征显示相互之间具有亲源性和侵位关系。其空间分布严格遵守同序列分布规律。单元影像特征属于序列宏观影像单元分区内部的差异变化。

(3)由于岩体侵入序列形成严格地受岩浆同源性控制,不同构造单元的岩浆侵入作用,尤其是不同板块构造单元的岩浆侵入活动特点不同,集中表现在岩石类型和系列的差异。因此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侵入体单元,应属于不同序列的产物。

由此可见,岩浆侵入序列归并具有构造环境专属性特征,不同岩体侵入序列形成于特定的构造环境,以特定的宏观地貌形态和色彩标志区显示。而侵入体单元划分属于序列的分解,是序列岩石类型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影像特征属于宏观单元区内部微观信息的变化,空间分布具局部集中特征。因此,宏观影像单元分区是序列归并的基础,其内部影像特征标志变化与分区是单元、独立侵入体建立划分的依据。

4.变质侵入岩解译及填图单位划分

该类岩体系指构造变形复杂、变质程度较深的深成侵入体。

应用中填图单位建立划分采用构造岩石单位,以影像岩石单元为填图实体,单位种类为片麻岩体、片麻岩套。

(1)苏吾什杰幅喀拉乔喀片麻岩体(Kgn)。岩性为肉红色眼球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片麻岩。呈浅黄色彩,“羽束”影纹结构。

(2)苏吾什杰幅盖力克片麻岩体(Ggn)。岩性为灰色眼球状黑云斜长花岗片麻岩,显灰褐色彩,呈“佛手”地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