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儿子上初三分在好班现在考试班上倒数第一老师要把他换到别的班去这样好吗?

如题所述

你好,初三了,成绩很差,如果时间还来得及的话,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你们当地找专业的辅导机构进行辅导,不管是一对一家教还是辅导班,都要比你自己手忙脚乱的补习要有效果的。
如果学习实在是吃力,那么上不了重点高中的话,能上普通高中或者私立高中也是可以的,只有上了高中,高中三年努力学习,才有考取好的大学的希望,高中三年还是有很多的提升成绩的机会的,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如果成绩实在不理想,普通高中都不太好读,那么你可以咨询你们当地有没有2+2或者3+2的统招大专或者本科院校,这样毕业后拿到大专或者本科以上的学历,找工作也会容易一些的,以后也可以考取研究生或者公务员、教师资格证等等,这样以后的路才会更好走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如果存在不同的看法,可以与老师班沟通来解决,不然就可能会换到其他班级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9
初中生成绩不好,家长想给孩子留级,老师:别急,问题能解决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04-02 ·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早上收到一个家长的问题,他家孩子今年初二了,成绩一直都是中下等的水平,也不是那种多努力刻苦的孩子,就是感觉孩子比较“笨”,问是不是可以给孩子办一个留级,再学一年会不会好一些?

首先单纯从“学习”的角度去看,如果能够重新学一遍的话,肯定是会有利于孩子对知识掌握的,当然,前提是这孩子得学,如果还是老样子,那么别说一年了,再多学一年恐怕也未必有什么长进的。

但是义务教育阶段想要留级是一件非常难操作的事情!

符合留级的条件是有的,但是绝对不会是因为成绩就会让你留级的,别说孩子是“中下等”了,即便是倒数第一也不会因为成绩问题就允许留级的。

在目前,各省市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申请留级的只有非常极端的可能——孩子患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

而从孩子自身角度来说,留级带给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尤其是如果家长还让孩子继续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的话,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某种程度上讲这可比高考没考上大学选择“复读”的压力更大!

尽管过去的同学们不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了,但是就那么大点的地方,且本来也就没什么太多的“新闻”,你孩子一旦留级了,极有可能会成为全校的焦点!

这种如芒在背的感觉,父母们不在学校感受不到,可是孩子却是要每天都得面对的。

万一孩子受不了怎么办?

逃学!厌学!通过极端表现发泄……

哪一个是我们做父母的所能接受得了?

所以不说能不能留级的问题,即便是最终家长能操作成功,我的态度都是不赞成这么做。就算是孩子自己也表示想留级,那么家长也要跟孩子讲清楚这些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那么不留级就得去解决问题了。

而在解决问题上我们很多时候非常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只是试图让孩子去解决或者说是总是试图通过改变孩子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恕我直言,如果家长真的是这么想的,那么九成九会失望的。

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想要根本解决,那么家长自身的问题也需要去解决一下才可以的——事实上有句话可能一直没有人跟这样的家长提及,那就是:孩子今天的问题,都离不开我们做父母过往的所作所为。这就好比一块地土质已经决定了作物是很难正常成长的时候,我们要解决的不是作物问题,而是要从土壤入手……

对此,我有如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01父母自查,做聪明的父母

首先不用紧张,这不是让大家去“体检”而是让我们做父母的反思一下过去我们的言行是否得当,是否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让孩子达到我们预期目标的成长环境。

谁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经验是很正常的。

但是聪明的父母他们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选择去尽量弥补这种不足——毕竟往往我们都是有了孩子之后或者遇到问题之后才会意识到这种不足所带来的影响。

从哪方面入手呢?

个人有这几点建议:

1、从交流的方式入手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的交流时总是“端着”,做不到“俯下身”。

这点其实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影响——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总是会不敢面对被孩子“拒绝”的事情发生。

但是这一切终究都是无法杜绝的!

尽管我们很多人都在说“跟孩子做朋友”,但是更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种所谓的“朋友”其实根本不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更多的时候不过是一些家长们的惺惺作态罢了——但是当他们这么做的了之后,他们所期待的能够从孩子那里得到的东西会更多!

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长期的接触使得孩子对我们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看法,事实上即便是我们伪装一下,他们也可以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个表情中捕捉到我们的真实所想——这点就如同我们能够敏锐发现孩子问题是一个道理。

所以要从内心深处真的想跟孩子“好好聊聊”而不是披着“聊”的外皮实际上却是变相“要求”孩子完成自己的要求。

有人说这很难,其实不难,只需要拿出我们在外面对外人的一小半耐心、细心、关心其实就足够了……

2、从交流的内容入手

传统父母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比较容易陷入的话题误区主要有这几个:

1)父母多么的不容易,所以你要懂得感恩,而好好学习就是给我们最大的回报;

2)不读书以后就没有前途,就挣不到钱,就会别被人瞧不起;

3)你看看xxx;

……

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嘴上都是自己为了孩子付出多少的父母其实总是一味地在向孩子们“索取”或者说是“换取”——不少父母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精力或者金钱、时间的付出孩子们就应该用成绩来回报,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很多父母他们只会在意这种回报!

不要试图通过各种“道德”、“伦理”、“责任”等等“绑架”孩子,就如同我们的另一半、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对我们说“你为什么甘心现状而不改变一下让自己变得更好,让收入变得更高,让身体更加健康……”是一个道理的,我们知道他们说的都对,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做不到呢?

甚至久而久之我们还会很烦跟他们交流了!

因为对方选择的切入点不好,尽管他们也是在关心我们,但是我们并不喜欢听着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这样的问题会让自己感到很为难甚至是难堪。

所以交流的内容尽量不要跟“说教”有太大的关系。

就送一些“不靠谱”的人生、理想、梦想等等去交流就好了。

当我们能够把未来描绘到我们都期待、都迫不及待希望到达的时候,就是孩子主动性最佳的培养时刻!

3、从陪伴入手

不会说怎么办?

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家长的确是不会说,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那就闭上嘴,默默陪伴。

不是陪着孩子学习,而是陪着孩子共同经历。

只要让孩子相信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支持他,只要让他们相信我真的只不过就是希望你更好,但是我们可能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我们也很为难……

很多孩子自己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跟孩子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孩子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法无定法”,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得是真心的才行——而且切勿太过急于求成了!

02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是一定由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的,尽管说在“天赋”上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要考虑的还不是这方面的问题,而应该是在我们能够控制的领域内我们是否做到了呢?

真所谓“三分天才,七分努力”,“三分”我们暂且可以不去管,先把这“七分”的问题解决掉,其实就足以让孩子得到质的改变了。

对此我这里提几点非常具体的操作建议,我不敢说这样做了孩子的成绩一定会逆袭到“优秀”但是提高到“中等”、“中上等”是绝对有把握的——越是低年级其实“方法”的重要性就越是突出,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式去做,那么成绩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一、从态度上让孩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大都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自觉性会表现较差的。

例如在这段时间的网课学习过程中,我们见到过太多家长、老师在说这件事情。

但是这么多人都知道,为什么就解决不了呢?

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在于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试图通过说教来让孩子提高认识、来让他他们达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但是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他们很多人其实根本就不相信学习对自己到底有多么大的影响。

我孩子小学六年级,在他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回来跟我说他班上有一个同学(成绩很差)跟他讲“我觉得上学挺没意思的,我以后想当游戏主播,玩游戏又不要读多少书……”

而在生活中我还见过有这样的初中生“我不上学怎么了?我以后送外卖、送快递、开专车一样养活着自己……”

客观上讲,孩子们有这样的认识是离不开现在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冲击——事实上很多“励志”的故事本身就是“双刃剑”,我们引导的好了会把那种精神让孩子收获到,而如果引导不好,就会让孩子真的因为觉得“做什么事都能成功”而逃避学习这件事情……

还有很多父母经常会对一些获得成功的人不分重点的羡慕都很容易导致孩子们对于学习本身的认识出现偏差。

尽管说我们写文章、聊天的时候都可以这么说,但是在我们引导孩子的时候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有一个侧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相信学习本身就是最好的选择!没错,是“最好”的选择!

提高认识和态度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其中干巴巴的“说教”是最差劲的一种,往往效果是根本达不到的。

我个人建议尽量让孩子“眼见为实”,最好还能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是最好的。

比如孩子不是说送快递可以吗?

那就送他去快递点,跟老板说免费打工一天(当然,父母可以给他结算“工钱”),就让孩子体验。

比如说孩子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没太多的“设想”、“期待”,那就带孩子去一些不同的场所,或者让他们看,或者让他们体会——看看“高档”和“普通”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大,而这期间的“桥梁”又是什么?

干巴巴的说教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未必不如父母说得差,但是切身体会和近距离的观察是他们所不曾拥有的。

不要舍不得,体会之后他们就知道学习不但是最轻松的事情,而且还是最具有性价比的事情。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过程依旧要少点说教,可以多一些感叹但是不要试图把自己的想法急于让孩子接受,不然孩子真的会逆反的!

二、从目前学习中找问题

成绩不够好是必然有学习上方法存在不足之处的。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够,自己辅导不了孩子就在学习方法上也帮不了孩子,其实这事儿真的没有那么的复杂!

我这里给出一个方法,可以确保绝大多数父母都能够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到孩子学习问题所在或者说是发现存在哪些不足,而这些方法尤其适合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自查问题。

1、预习环节

最简单的自查方式就是看看孩子预习之后是否有“痕迹”——无论是在课本上的笔记、标注等还是写下来的各种预习笔记,有吗?

如果没有,那么这样的预习本身就是没质量的!

2、听课环节

事实上预习不到位最受影响的就是听课。

我们常说提高听课质量等等,但是如果预习都没做好,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根本谈不上提高听课质量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基础都没有,就只能靠“小聪明”来解决问题了,显然久而久之非但问题解决不了,反而导致了不少新问题的产生。

3、作业和练习环节

不写作业就没啥好说的了,我们要说的是写作业但却是低效率的问题。

比如拖拖拉拉、比如明明就没掌握好不去先复习,而是硬着头皮在那里耗时间……

作业是最能反应孩子学校学习问题的地方!

4、复习归纳环节

再聪明的孩子都会出现遗忘的问题的。

而这点不是孩子的错,这都是正常的。

但是我们是有能力控制这个问题的发生甚至是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

阶段性的复习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效果,还能加深孩子们的理解——温故知新是一方面,另一方则是在总结归纳中孩子可以把所学内容汇总成一条条的脉络。

三、针对性弥补不足

有问题怎么办?

解决就是了,经过上面的操作,到现在孩子在态度上会有一定的改变了——事实上上大多数的还都希望自己能够学得更好,没人天生就想当“差生”的。然后也找到了学习方法上存在的不足,那么接下来就看自己该如何去改变了。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过程不要放手让孩子独自去做,否则很容易出现“三分钟热血”退去之后又恢复原形的问题,到那个时候,再重来上面的过程效果就会非常差,甚至根本都不给你机会!

因此不要以为孩子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之后问题就能解决了,这其实距离成功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的——个人经验至少还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够真的说孩子彻底改变了!

所以,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要着急把责任推给孩子或者其他什么人,因为这对解决问题根本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请相信:

1、孩子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因为孩子自己导致的,父母在其中必然存在责任;

2、任何的问题都是有机会解决的,关键在于我们采取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去面对;

3、不要试图“一步到位”,孩子变成今天的样子不是一天形成的,同样的,想要改变必然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多点耐心。



搜索
初三差生100天逆袭方法
初二数学逆袭方法
12-15岁叛逆期教育
初中生留级最佳方案
初二数学很差能提升吗
初三逆袭详细计划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