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又涨价了!上调至320元/人,为何选择继续缴费?4点原因

如题所述

新农合涨价还要不要交的问题,再一次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第一次是在2021年9月份的时候,当时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缴费工作正式开始收费,由于缴费金额再次上涨,上调至320元/人,受到了大家的热议。
根据医保局发布的消息,2021年继续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每人每年320元。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何是2021年?因为新农合缴费后,保障的是下一年的权益。
比如每年的新农合缴费时间是9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
保障的是下一整年的医疗权益。
所以,缴费时间是2021年,保障的则是2022年的权益。
还有一点需要知道,文件发布的名称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而大多数朋友喜欢称为新农合,其实,在2016年的时候,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合并了,统一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
这也是为何在文件中,只看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而看不到新农合的原因。
新农合之所以热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缴费金额的上涨,从刚开始的每人10元,到2021年每人320元,上涨幅度的提升,让一些农民朋友有了不想交的念头。
假如一家6口人,以前每人10元,一家也就是60元,而现在假如还是6口人,一家人的费用,一年就需要1920元。
虽然以前钱的价值比现在高,但是,现在1920元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尤其是对于务农种地为主的家庭来说。
去年9月份刚开始缴费的时候,笔者听到很多朋友说不准备缴费了,但是,等到缴费截止以后,再次询问那些准备弃缴的朋友,结果却发现都已经缴费了,嘴上说着不交了,但是,到最后,又全部交上了。
至于原因,总结有以下4点:
其一,很多朋友经常说的一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新农合对于看大病的报销范围和金额,还是非常给力的,不少朋友说,住院报销能达到80%左右。
举一个实际发生的例子,我邻居去年由于得病在我们县城住院(好像是肾上的病),住院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前后加起来花了8万多,住院后去报销,结果报销了5万多,等于只花了3万元左右,如果没有交新农合,这5万多是不会报销的,等于全部是自费8万多。
所以,即便新农合涨到320元/人,也是会选择缴费的。
其二,从开始缴费到现在,已经连续交了10几年,觉得已经成为了“习惯”,或者说每年都会把新农合的资金预留出来,就是给新农合准备的资金。
等到开始缴费的时候,就直接交上了,虽然缴费金额上涨,但是,涨幅也不是很大,对于家庭来说基本无压力,所以,就继续选择缴费了。
其三,对于享受过新农合好处的家庭来说,即便新农合缴费金额涨了,也会选择缴费。
比如,上述所讲的例子中,新农合报销了5万多,今年再缴费,不用多说,肯定会继续缴费的。
不要说涨到了320元/人,即使涨到500元/人,也是会继续缴费的,不仅大人缴费,刚出生的孩子估计也会选择缴费。
其四,不少朋友比较犹豫或纠结,自己拿不定主意,看别人缴费也选择缴费,看别人弃缴,自己也选择弃缴。
通过询问邻居以及亲朋好友后,发现别人都缴费了,即便自己觉得缴费金额高,但最终也会选择继续缴费。
上述4点原因,相信会直达不少朋友的内心。
其实,今年缴费320元/人的标准,只是全国地区的最低标准,由于区域不同,经济条件有差别,不少地区的缴费金额会大于320元/人,比如,据一些朋友所说,山东部分地区520元/人、江西部分地区420元/人、浙江部分地区520元/人、广东、上海等地区,缴费金额也高于320元/人。
通过笔者所了解,新农合涨价还要不要交的问题,大多数的农户还是选择继续缴费,少部分农户会选择弃缴,这也属于正常情况,新农合是自愿缴费的,看自己如何看待这件事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新农合持续涨价,的确不利于长期良性发展,至于后面的路该如何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凤田教授说,“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农合国家给代缴了,建议对有实际困难的边缘户,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给予补助,扩大新农合异地报销范围和提高报销比例,让农民多受益。

不少朋友也说,新农合降价估计难度大,只要以后不再涨价就行了,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