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琴者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1. 临刑奏琴文言文翻译

临刑奏琴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①。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注释】

①嵇中散:嵇康。广陵散:古琴曲。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死,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奏的是一曲《广陵散》。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2. 与口技者哲理一样的文言文

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那一篇《口技》是林嗣环所写,还有就是蒲松龄所写的《口技》,这两篇文章不但文题相同,主题也很类似。另外徐珂《清类稗钞》中的一篇名为《乔山人善琴》也很相似。这三篇文章可谓行文类似、异曲同工。

口技 林嗣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未删改版)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口技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半更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来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子曰:“拗哥子!呜之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震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乔山人善琴 徐珂《清类稗钞》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3. 文言文《人琴俱焚 》翻译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来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啦!)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 有哪些关于琴的古文句子

和如琴瑟 对牛弹琴 焚琴煮鹤 剑胆琴心 一琴一鹤 琴剑飘零 东汉·蔡邕《琴赋》尔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

观彼椅桐,层山之陂。丹华炜烨,绿叶参差。

甘露润其末,凉风扇其枝。鸾凤翔其巅,玄鹤巢其岐。

考之诗人,琴瑟是宜。爰制雅器,协之锺律。

通理治性,恬淡清溢。尔乃间关九弦,出入律吕,屈伸低昂,十指如雨。

清声发兮五音举,韵宫商兮动徵羽,曲引兴兮繁弦抚。然后哀声既发,秘弄乃开。

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

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仲尼思归,《鹿鸣》三章。

《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飞,别鹤东翔。

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楚姬遗叹,鸡鸣高桑。

走兽率舞,飞鸟下翔。感激弦歌,一低一昂。

唐·黄滔《戴安道碎琴赋》戴安道碎琴赋(以“徒候徽响,致聚深情”为韵) 拔尘俗之能琴,共谁不钦?戴安道之擅名斯异,武陵王之慕义弥深。降使殷勤,将召来以聆雅越。

持诚慷慨,爰击碎以示胸襟。想夫名利莫羁,烟霞为赏。

涧松虽耸於梁栋,野鹤不侵乎罗网。吴山越水,韬物外之清光。

蜀轸虞丝,播人间之妙响。杳杳区区,何人戒途。

白屋忽惊於嘶马,朱门欲俟於啼乌。焉有平生,探乐府铮鏦之妙。

爰教一旦,厕侯门戛击之徒。於是贲出月窗,毁於蓬户。

掷数尺之鸾凤,飒一声之风雨。朱弦并断,类冰泉裂石以丁零。

玉柱交飘,误陇雁惊弓而飞聚。使者焉知,宣言大非。

且异锻珠之义,宁同碎斗之讥。陌上囬尘,走清风於玉殿。

堂间释手,章素节於金徽。於时野客相高,时人或陋。

梧雕桐断以甯顾,漆解胶离而莫救。至若池亭夜月之景,岩谷春风之候,遥当野岸,肯思流水之曾弹。

静对庭芜,待从幽兰之不奏。向若投绿绮以无意,缅维城而有情。

亡一时之高躅,矜六律於新声。则此日知音,但仰跃鱼之弄。

碧山烟雾,甯留藏豹之名。则知艺至者不可以簪笏拘,情高者不可以王侯致。

终挺特以惊俗,不斯须而辱志。於今人语其风,孰不揖当时之事。

《三琴记》北宋 欧阳修 吾家三琴,其一传为张越琴,其一传为楼则琴,其一传为雷氏琴。其制作皆精而有法然,不知是否,要在其声如何,不问其古今何人作也。

琴面皆有横纹如蛇腹,世之识琴者以此为古琴。盖其漆过百年始有断文,用以为验尔。

其一金晖,其一石晖,其一玉晖。金晖者张越琴也,石晖者楼则琴也,玉晖者雷氏琴也。

金晖其声畅而远,石晖其声清实而缓,玉晖其声和而有余。今人有其一已足为宝,而余兼有之,然惟石晖者老人之所宜也。

世人多用金玉蚌瑟晖,此数物者,夜置之烛下,炫耀有光,老人目昏,视晖难准。惟石无光,置之烛下,黑白分明,故为老者之所宜也。

余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平生患难,南北奔驰,琴曲率皆废忘,独流水一曲,梦寐不忘。今老矣,犹时时能作之,其他不过数小调弄,足以自娱。

琴曲不多学耳,要于自适。琴亦不必多藏,然业已有之,亦不患多而弃也。

唐·薛易简《琴诀》《琴史》曰:薛易简以琴待诏翰林,盖在天宝中也。尝着《琴诀》七篇,辞虽近俚,义有可采,今掇有大槩着焉,曰:“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麠麈俗,可以格免神,此琴之善者也。

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浊,则听者难辩矣。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

殊不知志土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情感伤,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

是以动人心,感神胆者,无以加于琴。闰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

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

又云:“弹琴之法,必须简静。非谓人静,乃手静也。

手指鼓动谓之喧,简要轻稳谓之静。又须两手相附,若双鸾对舞,两凤同翔,来往之势,附弦取声,不须声外摇指,正声和畅,方为善矣。

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适,或讽谏以写心,或幽愤以传志,故能专精注神,感动神鬼,或只能一两弄而极精妙者。今之学者,惟多为能。

故曰:多则不精,精则不多。知音君子,详而察焉。”

品闲斋闲话:“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殊不知志土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

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弹琴之法,必须简静。……多则不精,精则不多。

知音君子,详而察焉”。所言甚是,需揣而摩之。

然今人弹琴,易失其所主,徒以悦耳为能。琴道渐失,琴技流媚俗之地矣。

无“多”则难精,惟有先多,然后求精。晋·嵇康《琴赋》馀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猷,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声也。

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

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

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

丽则丽矣,然末尽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末达礼乐之情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