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区别

如题所述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区别如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前期的作品,此诗通过登临高塔之所见所想,揭露了李唐王朝君昏臣佞、风雨飘摇的政治危机,表达对政治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以景写情,想象丰富,寓意深远。《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2
区别在于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比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更气势磅礴!
第2个回答  2022-12-09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前期的作品,此诗通过登临高塔之所见所想,揭露了李唐王朝君昏臣佞、风雨飘摇的政治危机,表达对政治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以景写情,想象丰富,寓意深远。《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
查看更多
第3个回答  2022-12-02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末尾四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怅惘之情。全诗主要描写了佛塔孤高危耸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登临后忽然领悟禅理,产生出世的念头,并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岑参
第 1 页
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此诗就是当时的和诗之一。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第 2 页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注释
1.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
2.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3.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第 3 页
4.世界:指宇宙。
5.磴:石级。盘:曲折。
6.突兀:高耸貌。
7.峥嵘:形容山势高峻。
8.鬼工:非人力所能。
9.碍:阻挡。
10.惊风:疾风。
11.驰道:可驾车的大道。
12.宫馆:宫阙。
13.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第 4 页
14.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五位君王的陵墓。
15.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
16.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
17.挂冠:辞官归隐。
18.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
第 5 页
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
第 6 页
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着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
第 7 页
北岸,座立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着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了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
第 8 页
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这首诗主要写佛塔的孤高以及登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全诗状写佛塔的崔嵬和景色的壮丽十分成功。
第 9 页
百度文库
搜索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区别
继续阅读本文档
APP内免费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相关文档
没有写作业谈话笔录
月份由来的童话故事
音乐党史八月桂花香心得
池国华 财务报表分析
著作权教案
电话诈骗的预防方式是什么
2254人正在看
麻将里的企业文化,你搓明白了嘛?
1740人正在看
茶知识九种体质、六大茶类,教你如何配对
1485人正在看
读中国哲学简史心得体会(完整版)
546人正在看
查看更多
为您精选
唐诗赏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会员文档467篇
人气好文
没有写作业谈话笔录
7104人阅读

月份由来的童话故事
2709人阅读
热门TOP
音乐党史八月桂花香心得
1000人阅读

池国华 财务报表分析
2052人阅读
立即开通VIP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区别
文件夹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拼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