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汪国真远方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1. 阅读汪国真的诗,以“到远方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人们也许或多或少地都在向往着远方吧,一个美丽的、全新的、未知的世界。

思慕远方与现实无关,爱做梦的人儿们的心总是飞得高高的,飘啊飘啊飘向远方。 小孩子们向往远方。

在若干年后的远方,他们会以一个大人的身份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远方满足了他们童真的想象,承载着他们梦的翅膀。

少男少女们向往远方。羽翼未丰的他们有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

想要去到更远的地方,也想要做更多的事,当他们的身体还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的淳淳教诲,而他们的心,却早已冲上蓝天,飞向远方,久久地盘旋在梦想的碧空不肯离去。 中年人或许是唯一不会向往远方的人了吧。

走上社会,各种各样繁琐的事务纠缠着他们的心。心儿飞了,累了,像倦鸟一般地停驻下来,合上它的双翅,闭上它的双眼。

梦中的大男孩大女孩们,是否依然在梦着远方呢? 老年人在想起远方时是带着惆怅的。一生之中他已做了多少个梦,梦中的远方他是否曾经到达?又留下了多少的遗憾?纷纷扰扰已无从分辨,昔日的远方想来或是欣慰或是遗憾,而明日的远方,又仅仅剩下一片虚幻的光影。

每当这时,老人们所能做的,除了慨叹又都剩下了什么? 其实仔细想想,远方的存在其实是一个悖论。人人都在向往着远方,而其中的一部分人又正在为着抵达远方而不断努力。

不论是孩童、少年,还是中年人、老年人也好,当思慕已久的远方终于在你洒下的汗水和泪水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在那一瞬间,你终于到达了远方,而远方也就随之不称其为远方了——它变成了你脚下的一片土地。而当你举目远望,在新的梦想开始的地方,依然有着新的远方。

苦苦追求了多时的梦想,竟在实现的那一瞬间失去了它全部的意义,这真令人感到失落和惆怅。 或许,远方终究只是一个梦吧。

所谓梦想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然而,人人却又都在渴望着它。又正是这样一种东西,在不断地引领着人们、催促着人们一直向前、向前。

路没有尽头,远方永远不可能被踩在脚下,而人们却依然在一直向前坚定地走着。 这或许就是远方于人的意义了吧。

它让我们一直在路上。

2. 以远方为主题的作文

上次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远方的文章,颇有感触。虽然那篇散文写得实在不怎样,主题和内容牵强得一塌糊涂,但读完后却让我有一种提笔地冲动。

远方,从字面上看很直白,指距离很远的地方。但现在偏偏有许多人,喜欢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还字字有理地称之为“奔向远方”,哪怕这之间的路程只要花上一元的公交车费。所以听起来有些可笑。

我一直认为,远方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的距离。就像着名诗人汪国真说的那样: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每个人都向往着那存储着自己人生理想和希翼的远方。只不过对于远方,有人向而往,有人却向而不往。

我向来欣赏那些背着包,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的人。称自己为“世上的流浪者”的三毛,曾经不辞辛劳,奔赴遥远的沙漠。这个与世俗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的女子,在无际的荒凉,在漫天的黄沙中,获得对生命新的感悟。她的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的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能忘记现实的枯燥与艰苦。”她到达了属于她的远方,找到了她落寞的心中美好的寄托。

前些日子我读了林徽因的成名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我打小以来唯一一篇读了超过五遍的现代诗。小泽喜欢林徽因,国庆假回来后被我说得心痒难耐,于是他想去林徽因的出生地——杭州看看。小泽想坐火车去,便上网查查票价。但是一看这价格,小泽摸了摸自己略显单薄的口袋,就知道自己有去无回,便随即打着哈哈说等有钱再去。我一听他的借口,立马制止了他,说钱可以向我借,去一定要去。但小泽听完后硬生生拉着我,让我陪他去,否则自己就不去了。我知道他已经在为自己的事情开脱,便索性错开话题,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文。所以小泽的心理倒是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实际,不管远方有多远,就是去不了。

我不禁思索,远方究竟有多远?有人说远方之远即是永远,双足无法丈量,目力无法企及。但其实不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通向远方的路一直在我们脚下。所以请相信自己,拿起信念的拐杖,一路高歌而行。

最终你会发现,其实远方并不遥远。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略 试题分析:【材料分析】受“有人认为”一段话的启示,可以提炼出以下看法:在熟悉的“景色”中沉湎、陶醉,是人生的不幸,是才智的浪费;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

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是啊,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

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新材料作文。

什么样的作文都要讲究构思,新材料作文也不例外。新材料作文构思要力求新巧,能体现匠心。

“新”即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独特的个性;“巧”即巧妙奇特,独具匠心。我们在构思行文时,提示语中有句话很值得揣摩:“再好的地方,若是被自己的步履趟平了,也就会觉得兴味索然。”

所以我们要到远方去,“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它暗示此题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比如写向往某处风景名胜;虚写,则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写对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等。

我们在构思时,也可在体裁上下功夫。我们可以采用最能发挥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进行写作。

在写作上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同学,可以大胆采用创新文体,突破一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模式,让构思独具匠心,不拘一格。写作讲究构思,也可体现在技法创新上。

例如,记叙文中插叙、倒叙的叙述方式,伏笔照应、衬托暗示的结构技巧,悬念误会、巧合抑扬的情节设计等等;议论文中铺陈排比展示材料,运用对比展开论证,凤头豹尾的首尾技巧;散文中线索的设置、题记形式的采用、小标题的拟定、场面的组接、特写镜头的推出等等,不胜枚举,你尽可以因文而取,择善而用。本题虽然可在形式上自由发挥,但考虑到话题本身带有浓厚的抒 *** 彩,所以写成抒情散文比较适宜。

写作时立意可重点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活在当下,追求远方;二是描画某种理想境界,如教育、环境、人生图景等。 构思是主要的,但在写作时也要注重文采,语言要力求出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新材料作文要讲究文采。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也就是说我们的语言要有闪光的地方,要有特点,乃至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人读后如饮醇酒,久而弥笃。语言有文采是多方面的,例如:善用比喻、铺陈宏肆、诙谐幽默、大气磅礴、委婉细腻、清新淡远、质朴醇厚、坦诚率真、蕴藉含蓄……都属于有文采。

文章有文采不仅指词语华丽,而且还应指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

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之所在,其语言之精练、优美、含蓄,言近旨远、意蕴深长,生动形象、富于文采,堪称古典文学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

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话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本题是个虚实相生的题目,提炼出的“远方”,含义具有虚实多个层面,我们写作时也要注意如下方面:一是“远方”的内容要明确,不可含糊其辞;二是文章的调子要注意与所给材料相符,不要出现破败、阴暗、名利等特象;三是不能舍弃远方,只关注眼前,全文中要出现“远方”。 示例一:远方·远景·远行 远方究竟有多远?诗人说远方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结束的地方。

如此,远方之远即是永远,双足是无法丈量的,目力是无法企及的,它是心之幻想、脑之幻景、梦之幻境,如浮云不断变化、似流水不断更新、像棋局不断出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方,远方集结了我们的人生理想和希冀,存储了我们未能实现的人生宏愿和追求。

没有了远方,我们便没有了生命的高度;没有了远方,我们便失去了跋涉的方向以及跋涉过程中不断积蓄的人生底蕴和气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心出发,远方的胜景在不断召唤我们远行。

在一次次远行中欣赏沿途的风光,体验生命的况味。 万里之遥,始于心中,从心出发,远方的诱惑在不断激励我们远行。

在一次次远行中完成对生命高度的跨越和生命厚度的升华,完成对人生远景的设计和人生之旅的规划。 世上有许多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得十分高远,以此来磨砺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体魄,强健自己的心智,提升生命的内涵和质量,当他们抵达心中的远方时,征服的 *** 、奋斗的幸福、成功的甜蜜等等形而上的远景也就水到渠成一一展现在他们眼前。

一位企业家在谈及人生远景时曾形象地说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人生就像是睡莲,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看得见的花,这朵花能否开得美丽灿烂,取决于水下面看不见的那些根系和养分。我们太在乎成功,往往全部心思都专注于水面上看得见的花朵,却疏于关心这个花朵盛开还是枯萎的水面下那些看。

4. 远方作文400字左右

在远方

远方是什么?游子说:“远方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故乡。”诗人说:“我的思想在远方,那里有光明的火种。”人们往往对远方怀有美好的憧憬,远方象征着希望,孕育着成功。

远方是什么?这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很小的时候,我就整天瞪着眼睛向外看,想象着外面世界的繁华美丽,多姿多彩。那时大人们不让孩子自己出去玩耍,梦中便成了我的天堂。我乘上梦一般的气球梦一般的飘出家门。一次次地让我进行着奇幻的旅行,外面的事物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但终究是梦,我又拥有着对现实世界强烈的渴望,它梦一般地困扰着我。

稍微长大以后,我成了一名小小的学生。从那时起,我开始较为广泛的认识社会,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我未知的一切。因为我是出生在农村,成长于农村,还没有见过城市的孩子,我又开始在同学和伙伴的描叙中向往城市,向往着繁华的都市。“城市里的人很有钱,生活不知比农村好多少倍”——那是的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再后来,我在学校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时的我拥有着孩时的好奇和大人的勇气,还有成长的自信,这些与我所在的学校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在学校,却又强烈的渴望着外面的自由,以至于有时候深感学校的苦闷和带给我的压力。乍出校门即豁然开朗,心情也放松许多。然而在如此复杂的人际环境中难免会因不适应而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每当这时,我却感到一丝丝对远方的茫然,对前方的无助,在我的心里这是挥之不去的问号。

长大了——这一切我经常引以为豪的事情。岁月在不断地填充我脑海的空白,丰富着我的记忆,我有了自己的事业——这在以前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历着失败与成功,欢笑与泪水。也有许多人陪伴我走过一段又一段的路程。有些人去了,远了,但永远是我记忆中幸福的泪滴。有时候跌倒了,失败了,我会满怀希望的编织未来,把失败抛在脑后;有时候成功了,我有信心百倍的坚信明天会更好。

远方的道路上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也会有许多坎坷不平。但不管是什么,都将是移到亮丽的风景线,好好把握吧!

远方

上次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远方的文章,颇有感触。虽然那篇散文写得实在不怎样,主题和内容牵强得一塌糊涂,但读完后却让我有一种提笔地冲动。

远方,从字面上看很直白,指距离很远的地方。但现在偏偏有许多人,喜欢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还字字有理地称之为“奔向远方”,哪怕这之间的路程只要花上一元的公交车费。所以听起来有些可笑。

我一直认为,远方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的距离。就像着名诗人汪国真说的那样: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每个人都向往着那存储着自己人生理想和希翼的远方。只不过对于远方,有人向而往,有人却向而不往。

我向来欣赏那些背着包,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的人。称自己为“世上的流浪者”的三毛,曾经不辞辛劳,奔赴遥远的沙漠。这个与世俗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的女子,在无际的荒凉,在漫天的黄沙中,获得对生命新的感悟。她的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的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能忘记现实的枯燥与艰苦。”她到达了属于她的远方,找到了她落寞的心中美好的寄托。

前些日子我读了林徽因的成名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我打小以来唯一一篇读了超过五遍的现代诗。小泽喜欢林徽因,国庆假回来后被我说得心痒难耐,于是他想去林徽因的出生地——杭州看看。小泽想坐火车去,便上网查查票价。但是一看这价格,小泽摸了摸自己略显单薄的口袋,就知道自己有去无回,便随即打着哈哈说等有钱再去。我一听他的借口,立马制止了他,说钱可以向我借,去一定要去。但小泽听完后硬生生拉着我,让我陪他去,否则自己就不去了。我知道他已经在为自己的事情开脱,便索性错开话题,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文。所以小泽的心理倒是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实际,不管远方有多远,就是去不了。

我不禁思索,远方究竟有多远?有人说远方之远即是永远,双足无法丈量,目力无法企及。但其实不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通向远方的路一直在我们脚下。所以请相信自己,拿起信念的拐杖,一路高歌而行。

最终你会发现,其实远方并不遥远。

5. 以远方为主题的作文

上次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远方的文章,颇有感触。

虽然那篇散文写得实在不怎样,主题和内容牵强得一塌糊涂,但读完后却让我有一种提笔地冲动。 远方,从字面上看很直白,指距离很远的地方。

但现在偏偏有许多人,喜欢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还字字有理地称之为“奔向远方”,哪怕这之间的路程只要花上一元的公交车费。所以听起来有些可笑。

我一直认为,远方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的距离。就像着名诗人汪国真说的那样: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每个人都向往着那存储着自己人生理想和希翼的远方。只不过对于远方,有人向而往,有人却向而不往。

我向来欣赏那些背着包,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的人。称自己为“世上的流浪者”的三毛,曾经不辞辛劳,奔赴遥远的沙漠。

这个与世俗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的女子,在无际的荒凉,在漫天的黄沙中,获得对生命新的感悟。她的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的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能忘记现实的枯燥与艰苦。”

她到达了属于她的远方,找到了她落寞的心中美好的寄托。 前些日子我读了林徽因的成名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我打小以来唯一一篇读了超过五遍的现代诗。

小泽喜欢林徽因,国庆假回来后被我说得心痒难耐,于是他想去林徽因的出生地——杭州看看。小泽想坐火车去,便上网查查票价。

但是一看这价格,小泽摸了摸自己略显单薄的口袋,就知道自己有去无回,便随即打着哈哈说等有钱再去。我一听他的借口,立马制止了他,说钱可以向我借,去一定要去。

但小泽听完后硬生生拉着我,让我陪他去,否则自己就不去了。我知道他已经在为自己的事情开脱,便索性错开话题,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文。

所以小泽的心理倒是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实际,不管远方有多远,就是去不了。 我不禁思索,远方究竟有多远?有人说远方之远即是永远,双足无法丈量,目力无法企及。

但其实不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相信通向远方的路一直在我们脚下。所以请相信自己,拿起信念的拐杖,一路高歌而行。

最终你会发现,其实远方并不遥远。

6. 以远方为主题的征文800字 怎么写

远方,从字面上看很直白,指距离很远的地方。但现在偏偏有许多人,喜欢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还字字有理地称之为“奔向远方”,哪怕这之间的路程只要花上一元的公交车费。所以听起来有些可笑。

我一直认为,远方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的距离。就像着名诗人汪国真说的那样: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每个人都向往着那存储着自己人生理想和希翼的远方。只不过对于远方,有人向而往,有人却向而不往。

我向来欣赏那些背着包,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的人。称自己为“世上的流浪者”的三毛,曾经不辞辛劳,奔赴遥远的沙漠。这个与世俗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的女子,在无际的荒凉,在漫天的黄沙中,获得对生命新的感悟。她的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有在深入大漠里,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的羚羊的美景时,我的心才能忘记现实的枯燥与艰苦。”她到达了属于她的远方,找到了她落寞的心中美好的寄托。

前些日子我读了林徽因的成名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我打小以来唯一一篇读了超过五遍的现代诗。小泽喜欢林徽因,国庆假回来后被我说得心痒难耐,于是他想去林徽因的出生地——杭州看看。小泽想坐火车去,便上网查查票价。但是一看这价格,小泽摸了摸自己略显单薄的口袋,就知道自己有去无回,便随即打着哈哈说等有钱再去。我一听他的借口,立马制止了他,说钱可以向我借,去一定要去。但小泽听完后硬生生拉着我,让我陪他去,否则自己就不去了。我知道他已经在为自己的事情开脱,便索性错开话题,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文。所以小泽的心理倒是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实际,不管远方有多远,就是去不了。

我不禁思索,远方究竟有多远?有人说远方之远即是永远,双足无法丈量,目力无法企及。但其实不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相信通向远方的路一直在我们脚下。所以请相信自己,拿起信念的拐杖,一路高歌而行。

最终你会发现,其实远方并不遥远。

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