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的拼音组词

如题所述

狂(拼音:kuáng)。

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犬,㞷(“往”的古字)声,后演变为从王声。“狂”本义指疯狗或狗发疯,转指人精神失常、发疯。又泛指理智失常、狂妄,引申指放荡、不受约束。由疯狂又引申为情势猛烈、声势浩大。

起源:

形声字。“狂”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其左部为“往”字,“往”在甲骨文中是从止、王声的形声字,在这里作“狂”字的声旁表音;右部为“犬”字,作形旁表意。甲骨文的“狂”字是作右形左声的结构。

金文以后,形旁与声旁左右互换,形符在左,声符在右。这个写法从小篆、隶书一直延续到当代。到了隶书阶段,声旁“往”字改变为“王”,延续至今。

按照《说文》的解释,“狂”意为“狾(zhì)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疯狗,患狂犬病的狗。为“疯狗”这个特定的概念造一个专字,在现代看来似乎有点缺乏必要,但是实际上却有充分的必然性。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动物伙伴之一,而当它一旦失去理智而成为狂犬,会更容易被人们察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狂”对象往往还不限于犬。人的精神失常,也可以用“狂”字表示。如“狂人”是指疯狂和极端狂妄的人。

“癫狂”是由精神病引起的言行异常现象。这是将犬的特定情状泛化的结果。由原指狗的某种特性移用来指称人或其它事物的,还有“狡”“独”“状”“猛”等字。

大约因为后引申指人的心理失常,故《说文》古文从“心”。战国文字又从“火”,从“心”、从“火”都是“犬”形的旁支流变,亦略取其意象(心急如焚,失去常态)。

在汉语中,“狂”能组成很多词,大都有强烈、失控的特点。比如“狂风”是特别猛烈的风,“狂草”是草书的一种,笔势特点是连绵回绕、咨肆狂放。除此之外,发疯的狗还有一个特点——不服管束。因此,“狂”还可以表示无拘无束的状态。比如“狂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