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原文及注释

如题所述

望岳原文及注释如下:

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注释:

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望岳:遥望泰山。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夫:语气词。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青未了:青翠的山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了:尽。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

钟:赋予、集中、萃聚。神秀:秀美而有灵气。阴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割:划分。荡胸:使心胸动荡。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决:裂开。眦:眼眶。入:没。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会当:终究要。表示将来终要登山。凌:跃上。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览:一望。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作者简介: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