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是哪一场战争?

如题所述

十面埋伏描述的是垓下之战。

《十面埋伏》描述了刘邦在垓下与项羽的战斗,展示了他的军队在战场上的冲锋。

十面埋伏是以楚汉于公元前202年在垓下决战为基础而作。汉军布下十面埋伏,一举击溃楚军队。,项羽在乌江自杀的历史事实,被归纳为一个整体。在我们国家历史上,垓下之战是一场著名的战斗。《十面埋伏》以极好的音律手法,将这一古老的战争场面以极好的方式呈现出来,给世界呈现了一幅动人的古战场图景。

十面埋伏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汉王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率领他的军队,在彭城追赶项羽。追至阳夏南部,刘邦下令停止追杀,并派遣使者去与韩信、彭越等人联系,承诺将来将共同瓜分,并将临淄、大梁和淮南的大片领土割让出来。

战争评价:

垓下之战,汉军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一天不到的时间便全歼十万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5

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10月,汉王刘邦率本部人马,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追到阳夏的南边,刘邦下令暂停追击,派出使者与韩信、彭越等人联络,许诺日后与他们共分天下,并把临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给他们。果然,使者纷纷回报,诸侯即将发兵。

不久,各路诸侯出兵,攻击项羽军队,韩信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数万兵马到达固陵与刘邦会师,担任主攻;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切断项羽南逃之路。项羽军队不断收缩,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诸侯军队蜂拥而至,把项羽军队重重包围了起来。  汉军"十面埋伏",形如天网,楚军固守垓下,势如鸟雀。此刻,项羽军的反击好似困兽犹斗;刘邦军的进攻捷报频传。垓下战场,杀声震天。两军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垓下之战就这样展开了。

第2个回答  2023-02-28
十面埋伏也称垓下之战,是指公元前202年,汉朝和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它发生在今天的陕西省彬县境内。在此之前,项羽率军一路南下,攻占了汉中、成都等地,并最终围攻了刘邦在垓下的军队。刘邦与自己的部下韩信、彭越等人商议后,决定在彭城(今徐州)设立假营,以引诱项羽军南下追击,并在彭城、垓下之间设下了十面埋伏,最终成功将项羽困于垓下,迫使其投降,结束了楚汉战争。
在此战役中,汉军采取了阴谋策略,虚张声势设立假营引诱项羽军南下,再利用地形设置十面埋伏,最终在一天内连续出击,将项羽军打垮。而项羽的战术则是速战速决,他犯了战略上的错误,轻视了敌人,同时也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部队优势。双方在军队规模、装备、士气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加强了汉军的信心,使得汉朝得以建立。而在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韩信也因此成为了汉朝的重要将领。战争和战役中采取的战术和策略,也成为了后来军事史上经典的范例之一,对后代军事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8-16
十面埋伏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垓下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2年,是楚汉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当时,刘邦率领汉军追击项羽,联合韩信、彭越、刘贾、英布等诸侯,在垓下将项羽围困。韩信采用了十面埋伏的战术,从四面八方攻击楚军,使楚军陷入绝境。项羽奋力反击,但最终无力回天,被迫退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垓下之战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它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4-12
十面埋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策略之一,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汉朝与秦朝之间的楚汉战争中。
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由刘邦率领汉军和项羽率领楚军之间进行。公元前202年,汉军和楚军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展开决定性的一战,刘邦通过智谋,采取了十面埋伏的战术,将楚军困于樊城之中,最终击败楚军,获得了胜利。这场战役被称为樊城之战,也被称为汉楚之战的转折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