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论语十则和桃花源记练习题

谢谢,追悬赏

桃花源记 习题精选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语段出自《____》,作者____是____时人。

2、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含义。

①便要还家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中人语云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4、桃源中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用原文回答)

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请用简短文字回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i,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7、下面句子中的“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此公欲来:

老人肯相引至此:

此殊不缺也: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9、你如何认识穴中人的生活?

答案与提示

一、1、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2、通“邀”,邀请。

不必说;更不要说。

告诉。

不值得。

3、因为桃花源中人并未见到过外人。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怕外人扰乱他们宁静和平的生活。

6、略。提示:只要答出自己的见解,能自圆其说即可。

二、

7、杨氏 大穴 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8、穴中人 杨氏

9、略。提示:此题只要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注音。

论语( ) 亦( ) 罔( ) 焉(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殆( )识( )好( )舍( )

二、解释加粗的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择其善者

诲女知之乎 思而不学则殆: : 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吾尝终日不食

三、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5.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6.《〈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原文填空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8)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9)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10)、《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4
〈论语〉十则》巩固练习
一 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三 按原文填空:
1 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 ,不亦远乎?
7岁寒,________________.
8 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 ?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 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 解释加点的字:
时习 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传不习 温故
罔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
2 译句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 ___ _______
品德修养 ___ ____ _______-
4 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一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二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学》《中庸》
三 1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四 理解填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7 三人行 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五 1 按一定时间 “悦”的古字 愉快 生气 发怒 每天 反省
真诚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旧的知识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聪明 刚毅
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 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4 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 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5 略 ( 任选一则 ,谈出体会则可。)

桃花源记练习

一、 根据拼音写汉字
bin( )fen( ) huo( )然开朗 土地平 kuang( ) 衣zhuo( )
qian( )mo( ) 黄发垂 tiao( ) yi( )ran( )自乐
yi( )人 jue( )jing( ) tan( )wan( ) yi( )太守
刘子ji( ) 无问 jin( )者 xian( )来问讯 及jun( )下
二、 填空
1.陶渊明,又名 ,字 , 人, (朝代)著名诗人。
2.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写渔人 桃花源, 桃花源,渔人和其他人 桃花源。
3.找出课文中的四个成语: 、 、 、

三、 根据课文的内容,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缘( )溪行 忘路之( )远近 落英( ) 甚( )异( )之( ) 欲穷( )其( )林 仿佛( )若( )有光
豁然( )开朗 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 ) 悉( )如外人 黄发( )垂髫( ),并( ) 怡然( )自乐 具( )答之 便要( )还家 咸( )来问讯 妻子( )邑人( ) 来此绝境( ) 问今( )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皆( )叹( )惋( ) 不足( )为( )外人道也 既( )出 便扶( )向( )路 处处志( )之 及( )郡下 诣( )太守 寻向( )所志( ) 闻之( ) 欣然( )规( )往 未果( ) 寻( )病终 后遂无问津( )者
四、 古文阅读
画龙点睛
武帝(1)崇饰佛寺,多命僧繇(2)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荒诞,固请点之。须臾(3),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空去上天,两龙未点睛者见在。
[注释] 武帝:梁武帝萧衍 僧(you)繇:即张僧繇,古代著名画家。 须(yu)臾:片刻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6)
崇( )饰( ) 云( ) 即( ) 固( )请点之( )
二、 翻译下列句子(2)
人以为荒诞,固请点之。

三、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