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为什么一定要寻找建文帝呢?

如题所述

朱棣,在中国华夏帝王中,即明太祖元璋建立明朝后,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年号“永乐”太宗皇帝。朱棣推翻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励精图治编辑“永乐大典”,开疆扩土五次亲征蒙古,打败蒙古瓦剌等草原民族,派郑和率领大明水师多次南下西洋,受到万国崇拜。国内设置内阁东厂北镇府司等衙门.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北方掠遭蒙古瓦剌等民族袭扰,在朱元璋的督促下,朱棣率兵远征漠北击败北元乃儿不花,肃清沙漠,得到朱元璋的高度评价,燕王威名也因此大振。

朱元璋以孙立长,立朱标为太子,这也引起各诸王不满,尤其是秦、晋、燕三王的不满,于是他们之间开始了明争暗斗。到处处心积虑,背后各显神通试图置其于死地,甚至间剑拔弩张十分明显。太子朱标死后,秦、晋、燕王个个都窥伺皇位,但朱元璋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


朱元璋去世前,秦王晋王已死,朱棣成了最有势力最强大的藩王。这也对太孙继位构成威胁,让朱元璋对要继承人感到忧虑。因此,朱元璋临死时并下遗诏:“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正显示出他的这一忧虑。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遗诏:各藩王诸王在封地,不得到京师奔丧。建文帝登基后采用齐泰、黄子澄议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岷、湘、齐、代王先后被废。朱棣看到眼里表面称病不出实则在秘密加紧活动,他挑选死士,以追逃军为名,收罗异人术士,暗中则加紧练兵赶制军器等。


朱允炆同时也令张桔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对加强燕王的防范措施,在双方都采取必要措施之下,一场血雨腥风在所难免。这也是叔侄之间的争夺之战。

朱棣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誓师出征。建文帝以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名。便开始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叔侄内战争,历史称为“靖难之役”。建文四年这场战争以建文帝战败,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在南京顺天称帝,年号“永乐”。


朱棣称帝后为什么一定要找到建文命,第一,朱棣登基名不正、言不顺,实为造反。天下已定,想找到建文帝通过各种方式,想把造反之名改成名正言顺。第二,是怕建文在起兵攻来,毕竟他的朝庭里很多是建文旧部,在加上他名不正言不顺之意,因此不铲除建文他心有余悸,怕历史再次重演,自己和家人到那时也必遭灭顶之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7
建文帝作为朱元璋死后指定的继承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朱棣启兵也是打着靖难的旗号,只有真正确保建文帝死亡才能稳固朱棣的皇位
第2个回答  2020-09-27
因为他想为自己证明,想让建文帝昭告天下,自己继承皇位是他的意思,是符合常理的,并不是自己要谋反,再一个是想找到建文帝,将他软禁起来,为自己少一个后顾之忧
第3个回答  2020-09-27
因为朱棣夺位成功后,遍夺皇宫也不见建文帝,始终不见踪影,成了一桩悬案,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所以朱棣一定要寻找建文帝。
第4个回答  2020-09-27
毕竟当年起兵的时候就是借着靖难这个名头,结果靖难成功之后,原来的皇帝不见了,自个儿当了皇帝,肯定是得味不正啊,要堵住悠悠重口啊!毕竟叔叔抢了自己侄儿的皇帝位,确实不是光明正大的继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