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然自若是什么意思?它与三国时期的孙坚有着怎样的关系?

如题所述

成语“晏然自若”是形容人安定平和的样子,就如同平时的常态一样;与“晏然自若”近义的成语还有“泰然自若”等。晏然自若这个成语的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孙坚,当时孙坚打败了董卓,并迅速发展起了属于自己的军阀势力,还大张旗鼓地去了南阳,而南阳太守听说孙坚来到以后,丝毫没有感到慌张,而是一副“晏然自若”的样子。

东汉末年时期,汉灵帝去世后,朝政大权便掌控在了董卓手里,董卓不仅在京城四处作乱,还常常祸乱朝政,一时间出现了很多讨伐董卓的人,孙坚就是其中之一。董卓掌控朝政后,便成为了阻碍汉朝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且董卓不仅四处祸害官员和百姓,还为了一己私利挖掘了汉武帝的陵墓,还将汉武帝的尸体拉出来暴晒,令汉朝贵族们十分愤怒。逐渐地,董卓也因为自己的暴行而成为了全天下都憎恶的人。

孙坚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还顺手将荆州刺史杀死了,原因是荆州刺史曾经对孙坚十分无礼,随后孙坚又带军到了南阳,南阳太守刘咨得知以后却丝毫不慌乱,俨然一副晏然自若的样子。孙坚到了南阳以后,便送了很多酒肉给南阳太守张咨,张咨为了表达感谢便主动去了孙坚军营中道谢。

然而,张咨到了孙坚军营中以后,却被孙坚找了个借口杀死了。张咨进入孙坚军营以后,便被孙坚邀请一起吃饭,结果在宴席上孙坚突然问罪张咨,孙坚认为自己带大军来到南阳,张咨等人不仅没有为自己的军队开辟道路,也没有给大军准备物资,因此感到十分生气,便下令杀了张咨。张咨死后,南阳的官员和百姓们人人自危,只好答应了孙坚的所有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8
晏然自若的意思是沉静如常,非常镇定,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这个成语的来历是这样的,三国时期汉灵帝病逝后,董卓专权,在京城洛阳肆意妄为,各州郡纷纷起兵,准备讨伐董卓,孙坚也率部参与,向洛阳进军。荆州刺史王睿以前对孙坚非常无礼,孙坚途径荆州时就将他杀死了,等到了南阳,孙坚的兵力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之多。南阳太守张咨听说孙坚大军来到,沉静如常,非常镇定,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第2个回答  2020-04-29
意为沉静如常,非常镇定。这也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汉灵帝病逝后,董卓专权,在京城洛阳肆意妄为。各州郡纷纷起兵,准备讨伐董卓。孙坚也率部参与,向洛阳进军。荆州刺史王睿以前对孙坚非常无礼,孙坚途径荆州时就将他杀死了。等到了南阳,孙坚的兵力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之多。南阳太守张咨听说孙坚大军来到,沉静如常,非常镇定。
第3个回答  2020-04-28
晏然自若就是指镇定自若,不慌不忙。汉灵帝病逝后,董卓专权,各个州郡纷纷起兵准备讨伐,其中就有孙坚。但是南阳太守张咨听说孙坚大军来到,沉静如常,非常镇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