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黄河特大洪水,当时情况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1958年7月中旬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之(简称三花区间)发生了—场自1919年黄河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最大的一场洪水。此次洪峰流量达22300立方米/秒,横贯黄河的京广铁路桥因受到洪水威胁而中断交通14天

仅山东、河南两省的黄河滩区和东平湖湖区,淹没村庄1708个,灾民74.08万人,淹没耕地304万亩,房屋倒塌30万间。三花区间有关各县,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水灾。

此次洪水主要是由于7月14日至19日在黄河三花区间的干流区间以及伊河、洛河、沁河流域持续暴雨所造成。暴雨笼罩面积达8.6万千方公里,其中200毫米以上的强暴雨区面积有16000平方公里,300毫米以上的有6500平方公里,400毫米以上的有2000平方公里。

平均最大1天雨量69.4毫米,最大3天雨量119.1毫米;在这5天中大部分雨量是集中在16日20时至17日8时的12小时内。如垣曲站12个小时的降雨量为249毫米,为五天降水总量499.6毫米的50%。

扩展资料:

抗洪抢险过程:

1958年大水来临的时候,中央、河南、山东省政府立即召开了防汛紧急会议,进行全民动员,全力以赴,组织动员了200多万军民上堤防汛,有的每公里上堤人数达300—500人。广大军民在“人在堤在,水涨堤高,保证不决口”的战斗口号。仅一夜之间就加修子埝600多公里,防止厂洪水漫溢,保住了大堤安全。

当花园口出现22300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按规定应启用北金堤滞洪区和东平湖滞蓄洪水,但考虑到花园口站洪峰已经出现,花园口以上各站水位也已回落,伊、洛、沁河和三门峡以干流区间雨势减弱,只要加强防守,充分利用高村以上宽河道和东平湖滞蓄洪水,可以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以减少分洪损失。

此意见经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征得河南、山东两省同意后,并向国务院、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水利电力部发了请示电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决定依靠群众,固守大堤,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只开放东平湖滞洪区,坚决战胜洪水,确保安全。

在抗洪斗争的关键日寸刻,周恩来总理于7月18日亲临黄河前线,视察水情,指挥抗洪,总署防守。这对治黄抗洪大军是极大的鼓舞,对夺取这次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洪水到来之前,各级防汛指挥部组织人员将滩区居民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又立即派出飞机空投救生设备和物资,从而避免了居民大量伤亡。对受洪水淹没的灾民,中央和地方都迅速派山人员和调拨大量物资进行救济,修复水毁工程,重建家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58年黄河洪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