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墨是怎么制作的?古人制造的墨为什么是块状而不是液体?

如题所述

在越来越提倡传统文化的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或爱好古人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而说到这个,很多人都能说出来的几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比如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在这其中,墨可以说是一种很奇特的存在,古人可以仅仅靠着黑色的墨汁,晕染出无限的意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水墨风格。那么,这种奇特的墨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古人用墨和我们今天是不一样的,所谓笔墨纸砚,墨与砚的接触最为直接。然而今天,除非是喜好,或者很有讲究,已经有太多人不认识砚了。买一盒墨汁,随便拿一个东西盛放一下,用笔蘸一点墨汁,就可以开始书写。但是在古代,墨的常态并不是墨汁墨水,而是一个块状的物体,称为墨锭,所以,必须要有砚,必须要磨墨,才能有墨汁可用。
那为什么古人不直接用墨汁?墨锭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方式都比墨汁要麻烦多了,干嘛还要费心费力做成墨锭?我们先来看看墨锭的制作工序。
古人制墨自然都是纯手工制作,根据制作品种的不同,第一步会有所差别。
首先是炼烟,就是用不完全燃烧的办法从松枝或者油脂中提取出烟尘,选材的不同会制作出不同的成品,这样得到的分别是松烟和油烟,并且在燃烧的时候,火候、出入风口、时间都要严格把控,这样才能保证烟炱中各种成分的比例。然后是和料,熬烊后加入其它相关的原料搅拌杵捣,据说要达到十万杵才能够保证材料达到一个好的程度。之后就是将上一步制好的坯料压入模子里成形,再晾干,最后再进行描金处理。
当然了,这里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对制作墨锭的过程进行了叙述,如果真正地要讲起来,是完全可以出书的。制墨的历史、工艺,中间对于各种手法、程度的把控,都不是三言两语讲的清楚的,即便讲出来了,没有很多年的制作经验,也很难制作出一块好的墨锭来。
那么,回到之前的问题上面来,为什么墨锭用的更多呢?第一点,就是两者在纸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毫无疑问,墨锭自然是好一些,否则古人早就用墨汁了,毕竟墨汁的制作比起墨锭要简单很多,连墨锭都能做出来,墨汁自然也不在话下。其次,就是磨墨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人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一件事的过程,心浮气躁与平心静气磨出来的墨都是不一样的。另外,常年磨墨对人自身也是很有好处,再加上墨锭本身也算是一种凝聚了众多智慧与劳动的艺术品,就算不用,放着看看也是很好的。
写字作画本身就需要人静下心来,如果单纯地用墨汁墨水,得到的过程太过简单,毫不费力,可能心思也就没有办法集中起来。另外,墨锭出来的墨汁的保存度也要比直接的墨汁高很多,古人制作墨锭用的都是很好的材料,这才有我们今日目睹的名师画作,如果用的是墨汁,到了今天恐怕就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