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徕卡M11——继续沉沦

如题所述


2022年1月13日,徕卡推出了备受期待的新品M11,这无疑是其M系列战略的延续,然而,这款新品是否能打破近年来的固有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徕卡M系列近年来似乎陷入了某种“三板斧”模式:外观设计向胶片M的复古情怀靠近,电子参数向SL系列靠拢,而价格则屡次攀升。让我们一一分析:



    复古与革新:M10的机身厚度瘦身,致敬胶片时代的轻盈;ISO转轮的加入,是对胶片倒片转轮的致敬。然而,M11则进一步瘦身显示屏,模仿胶片后背设计,机顶的按键则象征着向胶片张数窗的回归。这些改动旨在唤醒经典,但电子参数的提升是否真能弥补这一转变的实用性,值得思考。
    光学与电子:M11的光学取景器并未带来显著改进,28框线依然不可见,近摄对焦依赖电子取景器,镜头型号的更新也仅限于高价的APO镜头。而M11舍弃了黄铜和一体化底盖,转向更轻便的铝合金材质和可换电池设计,这是否是品牌追求的现代美学,值得商榷。
    电子参数与竞争力:M11采用的是SL2的旧处理器和显示屏,尽管有显示屏防抖和低端电子取景器,但与行业标准和自家技术进步相比,似乎有些滞后。作为奢侈品,徕卡需要在保证设计感的同时,提升实际使用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徕卡的竞争对手们并未止步不前。索尼的A7R5虽然在像素上已达极限,但其单调的改进和封闭的AI技术,让人对“经典”有了新的定义。适马FP系列虽陷入尴尬的缺货和销售困境,而松下在拍照领域的表现也不够抢眼。大苏的X2D虽有中画幅一亿像素的亮点,但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体验的不足,显示出老牌欧洲厂商也需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


最终,摄影行业的变迁,似乎正指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徕卡M11的沉沦,或许正是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创新的对话。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谁能抓住消费者的心,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