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真的很容易谈恋爱吗?

如题所述

这句话,就是在放p。

在大学单身4年的我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的感觉大概就是,仿佛在我的心头,用力地开了一枪。如果这都不算,那我还得告诉你一个数据,我们学校的男女比例,是7:3。作为女生的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更容易找到对象才对。结果,我照样单身了四年。

你问我原因?我哪里晓得。大概就是因为自己长得太丑了?下面我就自己的经历,让各位刚上大学的学弟学妹清醒一下。

是这样子的,我本来上大学之前,是有一个对象的,是自己的高中同学。结果不就是因为异地恋,然后感情就变淡了,然后这个感情就猝了。

然后在大学属于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虽然男生很多,但是这个基数多并不代表你遇到有缘人的概率就大。

咋说呢,就是虽然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异性,但是这些异性,和你都没有缘分。我深刻地记得,当时其实自己也不是没有遇到比较感兴趣的男生,结果一问,好家伙,人家早就有对象了。所以呢?有什么用?

然后就对我自己来说吧,虽然我表面说对另一半没有什么要求,但是其实我心里特别清楚。我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和谁只能是好朋友关系,等等。

所以当我遇到追我的人的时候,我也会根据自己心里面的一些条条框框去衡量这个人适不适合跟自己谈恋爱。所以异性基数大对我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影响。

除此之外,其实我自己属于是比较宅的一个人。平时基本不会主动去参加什么社交活动,只会参加一些社团或者班级活动之类的。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接触到的异性是比较有限的。加上我自己本身也不怎么主动,而且我眼睛近视度数特别严重,走在路上都看不清人的长相。都是靠别人来追我,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我谈恋爱的概率。

当然了,以上情况主要是针对我个人的,和个人性格之类的是比较有关的。如果说对于那种性格比较外向,谈恋爱比较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大学确实比较容易谈恋爱。

说了怎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谈恋爱这个事情,是分人的。如果你真的想把握大学的青春时光,一定要努把力,不要一直做被动者。

一直被动的话,月老都没办法帮你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6

是的。因为大学生都处于青春年华,很容被异性所吸引,从而坠入爱河。

大学谈恋爱确实是很容易的,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很多可选择的恋爱对象,如果自身条件不是特别差的话,找个恋爱对象还是很简单的。

恋爱的开始总是容易的,但过程却需要你真诚地投入感情,投入理性,艰难不艰难,看你们是否能更好的合作达到更亲密关系,而不是简单所谓的男女关系。还有最后能否真正走到一起,这才是最关键的。

第2个回答  2021-09-06

说实话吧!并不容易。

我周围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单身的多的是。

这可能就是理工类学校的痛吧!

现在终于明白了,高中找不到对象,完全不是因为高中不让……

而是你根本就找不到对象。!!


丰富的社团生活

吓到了么,哈哈哈哈哈,

以下为正文~

其实并不是那么难

对! 并不是那么难!!

最起码比高中容易多了,以后工作也完全是利益关系,

所以,可以说,大学真的是你最好找对象的时候!

(毕竟谁不想要甜甜的爱情)哭了,至今单身的我。

说实话,看到两个人一起奋斗,我也很羡慕。周围也有不少人毕业就结婚。

如图为在一高校举办的婚礼

但这一切都是你可以自己选择的。

毕竟大学四年的生活真的有可能是你留下最后一段单纯的生活了。!

好好把握,年轻就是最好的资本!!!

我推荐的话大学最好找一个对象,不然你工作以后去相亲吗??

那比自己找更不靠谱。

谁知道你七大姑八大姨给你推荐的是些什么人,

过几天我可能会写一篇关于相亲遇到的囧事。

有喜欢的小伙伴记得关注我哦~

第3个回答  2021-09-06
很容易!不仅很容易谈恋爱,也很容易分手。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拉泽所说,爱与被爱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成年早期(18岁~34岁)最重要的阶段任务就是建立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

处于成年早期的人们,常常会遇到亲密感与孤独感的冲突,如果在这个时期里形成的亲密感胜过孤独感,那就会容易收获到爱与被爱的能力;如果在这个时期未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那么人就容易变得冷淡与不合群。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或许会在网络上结识朋友,但当我们能听到朋友的声音、看到朋友的微笑、能真实地握手时,这样的交流不是更具有吸引力吗?大部分时候,当人们面对面地交往时(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都更接近),这样的人际关系吸引力价值更高。确实,现实空间上的临近(proximity)通常首先决定了人们能否相遇。多数情况下,友谊和爱情都源自与身边人的交往。

而大学恰好是大批正处于成年早期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最容易获得亲密关系的场所。

但也正是在大学里的恋爱,最终能坚持到毕业或者毕业之后的情侣却很少。根据“麦可思2018年大学生感情状态调查”报告显示,80%的在校大学生谈过恋爱,但修过这恋爱学分之后,超过61%的情侣在毕业后选择了分手。

咨询者小敏是个大学毕业已经出社会工作两年的女生,她和我分享了她曾经的一段在大学时候的恋爱故事。她的故事不仅告诉我们,大学里的恋爱容易开始,也容易结束。

小敏和前男友小军是在小敏室友生日聚会上认识的,那时两个人都是同一所学校的大二学生。

她说自己喜欢上小军是妥妥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小军外表英俊帅气。在一起玩了几次后发现他唱歌好听,会打篮球,滑板也玩的不错。作为班长的他,专业课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小敏被小军所吸引,大家对小敏的评价也是美丽大方,学习成绩优秀。当小敏主动提出要和小军尝试恋爱的时候。小军的回复是“你竟然抢在我前面表白了”。

此后,开始谈恋爱的两个人一起上课下课,节假日一起去野外郊游,小军陪小敏一起去看画展,纪念日一起动手DIY蛋糕。大部分校园情侣做过的事情他们也都做过。

三年的校园恋爱,他们吃遍了学校所在城市的小吃,看过无数场电影,通宵复习,逃课旅行。他们也有过恋人之间的矛盾与争吵。但总体上还是十分珍惜彼此,挨到了毕业。

但是对于毕业之后的去向,两个人之间却已经各有打算,小军父母在老家城市做生意,但是年纪也大了,身为家中独子的他,答应了父母回老家帮忙父母一起照料生意,如果小敏愿意,也希望小敏和自己一起回去。但是小敏却更想去南方的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不想和小军回他老家,还希望小军能和自己一起去南方。

两人商量了很久,但两人的想法最终也没有达成一致。于是只好尊重彼此的选择。

决定分开,说不难过是假的,可他们谁都没有办法就此放下,说出分开的话。他们消极了两天后,约定着先异地,之后再慢慢打算。他们还约法三章:必须每天保持联系,每两天要打一个视频;不许隐瞒,藏着掖着;不许冷战,不许吵架,有任何问题都正面沟通。以上,有谁违反都要满足对方心愿单中的一项。

男友回去那天,小敏只送他上了校门口公交车,没有送到机场。她受不了分别,心里更是忐忑。生活异地,从此他们之间有了距离,不是想见面就可以见面的距离,不是想找他帮忙就可以找到的距离了。他们脸上露出的勉强的笑容和互相鼓励的话无法掩盖内心的不舍。

接着他们开始了异地工作的生活,每天都时时刻刻联系着,好像因为距离也更想对方了。那个时候是很幸福的惦念。没多久,工作上越来越多需要适应的地方,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难,开始变得疲乏。小敏来不及看消息,也没有心情再像以前一样和他玩闹,每天都埋头工作,回家就很想睡觉。

男友小军呢,除了上班工作就是打游戏,有时候电话里说话变得很冲,一开始时小敏还觉得他这样蛮可爱,加上那时男友小军也会在说一些惹小敏生气的话后哄小敏,如今小敏却觉得这样很讨厌。

渐渐地,他们各自越来越忙,发的消息越来越少。相互的感知变了,他们甚至难以找到共同话题。这段感情开始硬撑,约法三章也开始变得无效。最后每天彼此的微信只剩下“早安”、“晚安”、“吃饭了吗”、“今天怎么样”这些苍白的对话。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敏也懒得处理,情感愈来愈淡。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分手,不耽误彼此青春。

大学是谈恋爱的最好时期。

课程不再那么紧张,也不用再偷偷躲着老师和家长,光明正大的在街上牵起喜欢的那个人的手。如果在一个学校,还可以从宿舍楼到食堂,从食堂再到教室。一起逛街看电影,一起选修喜欢的课程,一起期末安排复习,一起计划每一个假期。

大学也是一个最容易分手的时期。

有的人经历了高考却在大学输给了异地恋,有的人因为着急谈恋爱对待感情不认真,有的人把爱情当作游戏,有的人认为大学里的恋爱走不到毕业后,有的人觉得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恋爱就是出社会前的一场试验而已。

像小敏一样的大学恋爱故事还在校园里继续上演,面对在大学谈恋爱,我们可以如何做得更好,让情感关系更持久稳定呢?以下几个建议和方法或许可提供给你作为参考。
第4个回答  2021-09-06

容易是容易,但是绝大部分都有不长远,好多都是毕业季就是分手季。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刚踏入校门就谈恋爱。

这些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

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

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能走到最后的并结婚的不到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