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负债率排名2021

如题所述

NO.1:恒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全国房地产龙头,岌岌可危,每天都有商票逾期,债券经被停止融资融业务,裁员60%,因不惜一切代价保交房导致金融机构恐慌,2家信托要求提前偿还贷款。 负债万亿级别,表外负债(商票等)千亿级别。
  穆迪信用评级:公司“Ca”(倒数第二级),无抵押票据“C”(倒数第一级),评级展望“负面”。
  NO.2:华夏幸福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2020房地产10强,河北龙头房企,负债总额4000亿,3月宣布资金链断裂,上半年亏损近100亿,截至9月4日,违约债务本息合计878.99亿元,账上几无可动用资金。
  曾作为华夏幸福白衣骑士和最大金主的中国平安,计提损失359亿。
  中诚信国际,已将华夏幸福从信用评级名单中除名。
  NO.3:新华联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债务违约,抵押、质押、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资产账面价值总额454.58亿元。
  NO.4:鸿坤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鸿坤地产业绩大幅下滑,经营性现金流腰斩,融资成本高且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债务压力和流动性问题开始显现。
  NO.5:恒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NO.6:实地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规模商票逾期未兑付,供应商、持票人赴实地总部维权。
  NO.7:蓝光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号称“西南王者”,负债2000亿,曾一脚踏入千亿房企 。多地项目停工,据蓝光2021半年报,其账面可自由动用资金仅为3亿元。9月3日,蓝光控股股东蓝光集团所持股份全数被自然人顾斌竞得,成交总价仅为2亿元,平均每股价格为2元。
  20.成飞建设: 频繁纳入被执行人 。
  NO.8:宝能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金交所理财产品逾期,员工讨薪。
  NO.9:荣盛发展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16强,负债2500亿,近一年内股价腰斩。
  踩中大部分红线。短期债务占比较大,偿债压力巨大。
  上半年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2亿元,几近枯竭。
  上半年频繁为下属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已发布逾20份担保公告,担保规模巨大。
  近期多个项目大幅降价抛售,环京和青岛等地房价折扣甚至低至五折。
  美元债异常低迷,评级下调,外部融资遇阻,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荣盛发展的运营 和财务状况将将面临各种挑战,。
  NO.10:泰禾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2000亿,上半年营业收入仅为6.6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8.5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9亿元,总资产负债率91.81%。
  8月28日,泰禾集团在中国院子召开记者招待会,老板黄其森亲自上台推销中国院子的房子。现场有烂尾楼业主上台,替全国数十万烂尾楼业主,给黄其森赠送锦旗,锦旗上写着:百城千楼项目烂尾,十万业主无家可归。业主被泰禾保安打伤。
  NO.11:天房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天房集团,曾是天津最大国有房企,于2018年爆雷,负债近2000亿。
  天房发展,曾为天房集团所控股,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86亿元,净利润—1.06亿元。
  NO.12:建业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河南地王,河南本土最大房企,2020销售额过千亿,负债1500亿。
  引信来自一封求助信——《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内容显示:受汛情、疫情影响,建业300多个地产项目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但需支付巨额运营成本,销售业绩出现下滑,销售及回款较原计划减少近30亿元,多处工地停工,累计各种经济损失逾50亿元。
  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来自天灾:
  建业资产负债率87.2%,净负债率92.6%,现金短债比1.93,踩中红线,被归为黄档企业。
  穆迪将建业地产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
  NO.13:三盛宏业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破产重整。
  NO.14:协信远创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协信集团,曾为西南房地产地头强蛇,深陷债务危机后,引入投资者成立协信远创。
  协信远创,负债700亿,逾100亿元债务逾期。
  因为频繁的债务逾期,协信远创被联合资信等评级机构下调至垃圾级。
  近期协信远创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NO.15:富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40亿贷款展期6个月,一年内到期债务595.76亿,三条红线天天踩。
  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广州富力下调至B2、香港富力下调至B3;评级展望为“负面”。
  富力曾吞并万达酒店,其酒店业务持续亏损。
  NO.16:阳光100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阳光100,负债500亿,上半年收入仅为33亿元,年利息支出却超70亿。
  多次债务违约,多地项目停工。
  另有超百亿债务一年内即将到期。
  另外,债券价格下跌较大,商票年化收益达到36%,受限资产占比高,网传区域裁员40%。
  NO.17:新力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新力,负债约800亿。一家神秘的房地产商,从江西起家,10年时间从0做到1000亿规模。
  网上流传《新力地产老板张园林求救信》称,2019年新力控股创始人张园林欠下16亿港元高利贷,至今未能脱离债务危机。
  每天都有子公司商票逾期,拖欠进度款被总包方停工。
  更频频曝出大量票据到期无法兑付。
  NO.18:中南建设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 触碰三条红线。
  NO.19:祥生地产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大量参与民间借贷,多次列为被执行人。大规模裁员。
  NO.20:新城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4500亿。
  NO.21:金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房地产20强,负债3000亿,债务相比2016年的1000亿暴增2倍,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58亿元,应付债券为420亿元,有息负债总额1230亿元。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亿元。
  NO.22:绿地集团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一直踩红线,负债超万亿;绿地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40%-50%左右。
  NO.23:花样年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花旗、瑞信私人银行不再接受花样年控股的债券作为抵押物,现在新发债券基本没有人买了。
  NO.24:碧桂园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规模不亚于恒大,负债也是万亿级别,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打造“偏远郊区超级大盘”,2019—2020,碧桂园高溢价拿下大量三四线城市开发土地。由于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失或流入少,房价虚高问题严重,市场风险极大。
  投资巨大的马来西亚森林城市深陷泥潭,几近停滞。
  因高周转而导致的工地事故、工程质量问题不断,业主投诉维权不断,2020年房企综合满意度垫底——行业10分的平均水平,碧桂园只有4分。
  近期碧桂园“品牌部”“雇佣军”活动频繁,神似爆雷前的恒大。
  NO.25:融创中国
  暴雷程度:★★★
  上榜理由:负债万亿级别,不但在22个重点城市花重金抢地,还在大量三四线城市,以高达50%以上的溢价拿地,创造多个地王。
  市场传闻,融创跑到香港私募,报出两倍市价,把资本市场吓坏了。而且融创还在内部向职工融资借钱。最新消息是,它对万达毁约了。
  孙宏斌的激进在房地产业最有名,但是他在半年报业绩会上突然变腔:“我们预计下半年市场会比较惨烈,安全放在第一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1
5月27日,“2021中国房地产及物业上市公司测评成果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活动发布了最新的《2021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这项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主办的测评研究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14年,是国内关于上市房企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专业测评研究。活动还同步发布了《2021物业服务企业上市公司研究报告》,该项研究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指导,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主办。
根据《2021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10强上市房企整体没有太大变化。其中,万科继续位列第一,碧桂园排名提升一位,位列第二,恒大、融创、保利、中海分别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排名与上年一致,分别位列第七、第八;招商蛇口排名提升三位,位列第九,首次跻身前十;新城控股位列第十位。
据了解,本次测评的研究对象为沪深上市房企105家,在港上市房企89家,以及海外上市房企1家,合计195家。与2020年相比,纳入测评的上市公司总数净减少7家。
从核心测评指标来看,2020年上市房企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总资产均值为1577.89亿元,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均值为274.96亿元;盈利能力方面,绝对指标净利润均值为32.17亿元,同比有所增长,但相对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有所下滑;偿债能力有所提升,去杠杆效果显现,净负债率均值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至95.07%;经营效率稳中有升,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存货周转率稍有上升。
此外,本次测评还发布了2021中国房地产配套供应链上市公司分榜单。测评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逐步收紧,行业整体规模增速已开始放缓,行业内部分化明显,房企在降本增效、提质升级方面对供应链企业产品、服务的适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产品的建造是一个集合土地、供应商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打造高品质产品的过程,离不开高效的供应链和优秀供应商的储备。综合实力强的供应商与房企深化合作,为双方实现互惠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体来看,上市房企总体呈现八大特点:
在资本市场表现上,企业估值持续下探。报告显示,2020年末沪深上市房企平均市盈率7.78倍,较沪深全市场平均市盈率低约60%;在港上市房企平均市盈率6.79倍,较港股全市场平均市盈率低约55%;市净率方面,沪深上市房企平均市净率同样远低于全市场水平,在港上市房企平均市净率表现较好,高于港股全市场平均市净率。

从估值水平看,自2018年以后,房企估值水平逐渐走低。报告认为,房地产行业监管限制政策过于频繁,导致投资者对于未来现金流看法较为负面。同时,房地产行业杠杆较高,周期波动性较大,导致贴现率较高。两者叠加使得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板块估值持续偏低。
运营规模上,整体规模增速放缓,标杆房企强者恒强。2020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7.4万亿元,同比增长8.7%。总体看来,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行业整体规模增速虽然有所上涨,但增速放缓已成当下主要趋势。2020年,上市房企总资产均值为1577.89亿元,同比增长11.96%;净资产均值为336.91亿元,同比增长13.75%。
从上市房企总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末总资产超过千亿的上市房企有59家,约占上市房企总量的30%,其中超过3000亿的上市房企有27家,约占上市房企总量的14%。超过万亿的上市房企共有6家,分别是恒大、碧桂园、万科、绿地、保利、融创。从总资产累积百分比来看,10强上市房企的总资产累积百分比已超过40%,50强累积百分比近80%,100强累积百分比超90%,集中度较上年略有上升。
在偿债能力上,调控杠杆初见成效。2020年,在监管要求下,房企开始积极降低杠杆水平,但各企业负债水平不尽相同,头部房企信誉较好,积极推动销售回款,风险管控能力较强,部分中小房企受融资渠道收紧、销售回款缓慢,前期拿地成本较高的影响,债务风险有所积累,需要警惕资金链风险。
根据报告,长期偿债能力方面,2020年上市房企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2.93%,与上年相比保持稳定;净负债率均值为95.07%,较上年下降5.75个百分点。在“三道红线”的监管压力下,房企纷纷采取多种方式降杠杆,净负债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幅度相对较大。短期偿债能力方面,流动比率均值为1.65,速动比率均值为0.64,两者与上年相比,均基本保持稳定。现金短债比中位数为1.30,较上年提升0.21个百分点,上市房企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情况有所改善,短期偿债能力提升。
盈利能力方面,多数指标有所下滑。报告显示,2020年上市房企营业利润均值52.47亿元,同比下降7.15%;净利润均值32.17亿元,同比增长12.17%;净资产收益率均值8.78%,同比下降7.60%;总资产报酬率均值3.62%,同比下降23.66%。除净利润均值外,其余各项盈利能力指标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成长能力上,上市房企业绩增速整体放缓。2020年,上市房企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规模均实现增长,除净利润外,增速均有所下滑。具体来看,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均值同比增长1.84%,增速较上年大幅下降32.5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均值同比增长15.40%,增速较上年下降4.64个百分点;净利润均值同比增长12.17%,增速较上年上升0.05个百分点;净资产规模均值同比增长13.75%,增速较上年下降8.22个百分点。
在经营效率方面,运营效率稳中有升,存货规模增速下降。2020年上市房企经营效率稳中有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值分别为0.38、0.28和0.20。其中,存货周转率均值较2019年上升0.05,其余两项指标与2019年基本持平。报告指出,在“三道红线”和“两集中”等强监管环境下,上市房企存货规模增速变缓。2020年存货同比增长14.80%,增速较2019年下降7.80个百分点。其中63家房企2020年存货同比减少,2019年为49家。从存货集中度情况看,10强上市房企总存货占比约42%,30强房企占比约67%,50强房企占比约81%。
从社会责任方面来看,各大房企逐渐承担起企业公民的责任。上市房企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反哺社会,尤其是头部房企,对社会责任的关注愈加重视,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日渐增多。2020年,各大房企更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表现出了应有的担当。此外,受疫情影响,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税费优惠政策,一方面为提供物资捐赠的企业降税减费,另一方面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阶段性减免各种税费。多方因素叠加之下,2020年上市房企整体纳税额下降。从纳税指标来看,2020年上市房企纳税额均值为21.55亿元,同比下降约8%。
在创新能力上,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多元化业务发展成为房地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产品作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受到房企越来越多的关注。2020年是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数字化改革正逐步改善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效率,多元化则是房地产企业追求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途径。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逻辑已不再支持高速增长,尽管目前上市房企发展重点仍为夯实开发主业,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已成房企共识。龙头房企开辟第二战场主要包括物管、租赁、办公、文旅、养老、产业运营、投资等领域。
测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房地产行业逐渐由高速发展期转入平稳发展期,以“房住不炒”为定位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已基本清晰。随着行业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部分化愈加明显,市场集中度逐渐上升,强者恒强格局显现。粗放式发展渐成过去,向管理要效益的时代已经到来,房地产行业正在持续的变革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数字化、高科技的全面渗透,带动行业持续变革,房地产行业正从开发业务一枝独秀步入开发、服务双驱动的时代。未来,房地产行业将越发成熟,各大细分子板块也将百花齐放、茁壮成长
第2个回答  2022-02-01
 5月27日,“2021中国房地产及物业上市公司测评成果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活动发布了最新的《2021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这项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主办的测评研究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14年,是国内关于上市房企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专业测评研究。活动还同步发布了《2021物业服务企业上市公司研究报告》,该项研究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指导,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主办。
    根据《2021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10强上市房企整体没有太大变化。其中,万科继续位列第一,碧桂园排名提升一位,位列第二,恒大、融创、保利、中海分别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排名与上年一致,分别位列第七、第八;招商蛇口排名提升三位,位列第九,首次跻身前十;新城控股位列第十位。
    据了解,本次测评的研究对象为沪深上市房企105家,在港上市房企89家,以及海外上市房企1家,合计195家。与2020年相比,纳入测评的上市公司总数净减少7家。
    从核心测评指标来看,2020年上市房企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总资产均值为1577.89亿元,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均值为274.96亿元;盈利能力方面,绝对指标净利润均值为32.17亿元,同比有所增长,但相对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有所下滑;偿债能力有所提升,去杠杆效果显现,净负债率均值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至95.07%;经营效率稳中有升,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存货周转率稍有上升。
    此外,本次测评还发布了2021中国房地产配套供应链上市公司分榜单。测评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逐步收紧,行业整体规模增速已开始放缓,行业内部分化明显,房企在降本增效、提质升级方面对供应链企业产品、服务的适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产品的建造是一个集合土地、供应商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打造高品质产品的过程,离不开高效的供应链和优秀供应商的储备。综合实力强的供应商与房企深化合作,为双方实现互惠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3个回答  2022-02-02
2021年保利地产的负债率是77.99%。证券之星数据中心讯,保利地产2021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主营收入为899.72亿元,同比增长22.07%;归母净利润102.98亿元,同比增长1.72%;扣非净利润100.48亿元,同比增长3.42%;
第4个回答  2022-02-01
奢悦是浙江欧雅纳特木业有限公司旗下全新推出的整体家居子品牌,集顶级感官、高级质量、优势价位于一身,为85后有态度、追求顶级视觉感官体验的年轻人打造高颜值理想家居空间。奢悦融合木皮、大理石、布艺、真皮等高等材质,采用意式殿堂级设计美学,借鉴世界顶尖珠宝加工工艺,赋予空间简奢、不凡的卓越气质。奢悦的诞生,是母公司欧雅纳特木业在消费升级市场环境下,聚焦年轻世代消费群体的宏伟商业战略。欧雅纳特是国内十大楼梯品牌之一,中国著名品牌,在高端定制整体家居领域享有盛名。公司1999年注册成立,总部位于浙江台州滨海工业园区,总投资约8000余万元,占地约40余亩,拥有建筑面积30000余平米的标准化厂房,是国内最具实力的整体木作生产服务商之一。
2018年,欧雅纳特布局新制造领域投资3.8亿在湖北建立新生产基地,全力打造奢悦整体家居建设项目,落成后总面积将达到12万平方米。新生产基地车间由德国SchulerS规划设计,采用德国HOMAGE专业数控设备;还将花重金打造智能立体仓库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全流程机械化、自动化,实现仓库与各个子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定制周期,让消费者拥有更好的定制家居服务体验。奢悦整体家居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智能定制家居领域的示范基地,同时也标志着欧雅纳特由传统制造企业正向个性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在新制造领域的转型升级。这不仅仅是产能的提升,更是欧雅纳特在当今制造业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时代的全新飞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