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的人信誉根基何处寻?

佛教的“空”观说,在五蕴(我)的聚合中,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

在佛教看来,人是无自性的,也就是凡事都是因缘所生,而不是人有什么自主性。这就好比,把人看成是一部无自主性的机器一般了,其思想,感情,行动都是受因缘而定的。

一个对自己的思想,感情,行动都没自主性的人,他信誉的基础在哪?或者说,他还有没有信誉?还能不能谈信誉?

今天,他可以因为有爱一个人的因缘,就想和她结婚。明天,他可以因为没有了爱同一个人的因缘,而要和她离婚.他把感情归于因缘所生所灭,其行为也随着因缘变化无常。不知天下的好女子,有谁敢把终生交在这种人的手上?!

对所爱的人,连一句“我爱你”的话,都是“无我”的人不当说出口来的,如果他真的很诚实的话。没有“我”了,那来的“我爱”呢?即便有爱的情,也只能老老实实地说:“此时,有爱的因缘,不能说过了此刻还会有此爱……”

“无我”的人,此刻可以答应你去完成一件事。过了此刻,可能因缘一变,思想改变了,要做的事再也不合因缘了,因此他就不去做了。一切都随因缘,做好做坏都是因缘定,要谢要怪都找因缘去,再如何也找不到“无我”的我身上啊。

“无我”的人有信誉吗?有也是随着因缘生灭,变化无常。此种信誉还称得上是信誉吗?!

楼主 你好!

今末学就以世间的情爱,来说明其无自主性:

一、
人对人之间的情爱,必须透过眼对色、耳闻声、乃至意知法,藉缘出生能识知、了别的意识等六识,六识出生以后,才能对境了知、分别。

有了分别以后,因为误以为所见所闻真实有,以及误以为此能了知、能见闻、能觉知的心为真实我,所以误以为实有外境为我所接触,因此颠倒响而生贪爱、嗔恨等等烦恼。(彼烦恼也是因缘而生,无有自体性)

二、
佛法所谓之无自主性,譬如意识无法自己让自己出生,试问,离开大脑、大脑上所显的六尘讯号、意根作意之外,意识能出生吗? 若不相信,在下将楼主的脑子打碎,看看你(意识)还能不能不依靠它缘而单独出生?!

能见的眼识、乃至能触的身识也都如此,身体也是如此,无法决定自己的成长速度,因此都无自主性。

三、
或许楼主会说,我决定要爱谁,或决定要跟谁告白,决定想跟谁结婚,这个能决定的心就是能做主的我。

略答: 能做主的心,想决定的心不是没有的,这在佛法中称之为第七识末那,又称为意根。

然而此心了知性极差,譬如当我们眠熟无梦时、或昏迷时,此时再失去意识作辅助的情况下,对外竟无有了知性,只能微略知道是否有变动,再决定是否要唤起意识心,因此意根如果想要在生活中做决定、也必须透过意识现起以后,以及身体完好存在,才能决定身口意行。否则单靠此作决定之心,也无法让告白的行为发生,必须依著意识,意识知道所喜爱的对象,以及配合眼、耳等对色、声的了知性,以及身体,当然还有贪爱种子为缘,才能让意根做出告白的行为,因此想要做出决定的意念,也是必须透过许多条件、缘分才能出生,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依缘而起,并且在依缘而起上,起执著才会产生的。

四、
此能决定之心非真实有自主性,因为其无法决定受报应。

略说: 如果这个想作主、不断於六尘中想决定的意根有真实之自主性的话,那当我们受伤而感受到痛苦时,应该可以决定让此痛苦变小变轻微,甚至想让他消失就消失,当我们因为心理打击而很痛苦时,应该可以想决定让痛苦消失就消失才对,可是事实上办不到,因此这个想作主、想决定之心--意根,并不是真的能做主一切。况且,我们往后的善恶果报也不是由他决定,如果真由他决定,那一切众生都可以自己选择善的人天道了,从此以后不会有畜牲,因为大家绝对不会想被宰来吃,其实应该也不会有人间了,大家都会想去天堂享福,那应该人间的人越来越少,畜牲绝种,大家一起都决定永远在天堂才是。因此这个想作主、能决定之心--意根,不是真实有自主性,故说无我。

五、
真实主宰、有自体性者,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真心。

如来藏含藏一切种子,本身心体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所以能够藉缘出生肉身、以肉身为缘出生六尘乃至六识,让我们顺利於人间运作。

然而如来藏被动性,不会想作主,因为意根与意识这两个心,一直以为自己是主人,所以大家都不想死,都想自己存在活下去,这就是我执,因为不愿意自己永远消失,所以才会让如来藏继续依著这个后有种子,轮回六道。

而如来藏不仅真实存在,也有其功能体性--自体性--七种性自性,此七种性自性非是虚构想像出来,而是真实有,且能够被佛菩萨以及证悟者验证,未开悟者,以及错悟者皆无法验证其功能体性。

譬如,如来藏之集性自性,能够收藏万法,藉由意识与意根薰染万法,而让习性、种子有变异性。也因为有此可薰性,才能让我们学习世间法能够累积、或退步。所以不断薰习善法者,一定会不断向善,不断薰习恶法者,习性必然趋向於恶,薰习解脱法者,我见我执必定逐渐淡薄,薰习大乘法者,必定智慧逐渐深利。

又譬如,如来藏之大种性自性,能够摄取物质等等,如来藏之自性性非是外道、未证解者所能思维想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3
有些人看佛教的书籍后,会觉得佛教的哲学性强,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关于佛教的哲学性我说两点自己的看法。若有错误的,欢迎指正,求主保守我的口。

如果在基督教的早期,基督教早期从希腊哲学吸收了不少东西,如果基督教的早期出现在东方,或许从佛教里面吸收一些哲学思想还是一种有益的做法,但是现在,如果要从佛教借鉴一些哲学观念,纯属六指挠痒—多此一举。

先不说别的,我们看看现在西方的哲学境遇怎么样,在西方学术界,处境最差的可能就是哲学了吧,可以说西方哲学已经死掉了。在看看东方哲学,就佛教来说,有多少佛教徒在意那些玄妙的哲学?恐怕没有几个。佛教里面发展最好的应当是藏传的一支,其他的支派的发展实在乏善可陈。藏传一支重视的是什么?藏传一支其实大部分类似于瑜伽气功一类的东东。

总之,哲学已经进入死亡期了,尽管这些哲学还能引起一些心灵的共鸣,但是我从未看到它有什么生命的迹象。

下面我想说一下佛教的哲学特点。就我的感觉来说,佛家的哲学有这几个特点:

其一、太过古典了。考虑到佛教产生的时代,它不可避免的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古典的哲学都喜欢建立一个彻上彻下的包罗万象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而且总希望建立一个圆融的无矛盾的体系。

这是古典哲学的通病,总想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了解,什么都要解释一通。

其实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范围是及其有限的,一个认识能力如此有限的人类,要想解释完整个宇宙,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他是神。

所以,佛教特别喜欢造一些神僧、高僧,现在通常叫什么什么大师,非如此,佛教徒的信心很难建立起来。

“除非他是神。”但是一个人毕竟不是神,这就造成了佛教的现代困境,这个现代困境也是所有古典哲学都面临的困境。

因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不可避免的被证实有许多错误的东西,一旦证明了其错误,这个作者马上就会被从神坛上拉下来。

其二、逻辑性、实证性、实用性差

哲学的愿意就是“爱智慧”。在古代,哲学的确能给人知识个智慧。

我们知道,古代的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在牛顿的时代,自然科学还包含在哲学里面,被成为自然哲学。牛顿的物理学名著好像就叫“自然哲学及其数学原理”。所以,在古代,哲学是人们主要的知识和智慧的来源。

但是,现代社会大不一样了。到了现代社会,哲学已经被分离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讲究实证的自然科学,另一部分是讲究逻辑思辨的数学和逻辑学;再一部分是讲究实际应用的实用科学。

1、若讲逻辑学,西方神学可以说已经达到逻辑的顶峰了,佛教的逻辑若面对没有神学训练的基督徒还有用,若面多经过神学思辨训练的基督徒,实在没什么可炫耀的。

2、若讲实证,佛教特别喜欢强调自己的可验证性,但是佛教的所谓验证性,根本不符合现代意义上所说的验证,充其量是禅修下的一种感觉。这些感觉根本经不起较真儿,一较真儿,这些佛教所谓的验证,就如日出后的大雾,迅速散尽了。

比如说,某个五明佛学院,吹什么至少有300什么什么菩萨。既然那么多菩萨,必定有很高的智慧吧,既然你有那么高的智慧,解个数学的难题总不是什么难事吧?你让他们解个方程看看,我看不见得比一个数学系的大学生更好。

3、说到实用性,据说现在有不少和尚炒股,不知道那些和尚现在是赚了还是赔了。

其三,佛教哲学还是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的。

现在不少影视剧中,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和尚,说一些普通人似懂非懂的话,这就是佛教哲学,佛教哲学的确还是有一定的美学价值的。

其实真的别小看这个美学价值,其实,在港台,之所以基督教不如佛教发展的好,武侠小说和相关的影视剧可谓功不可没,许多人正是在这些影视剧里面接触佛教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6-03
不懂无我,就别瞎说……

无我的境界,别说你们这些基督徒,就算是修了几十年的佛教徒也稀有人明了。

无我,是建立在无缘大悲、同体大悲的基础上的,连无缘大悲和同体大悲的大概粗浅含义都不明了,就开始批判无我,那不是很愚昧吗?连一个事物存在的环境都不知道,看见一点皮毛,就敢批判,那不是很愚昧吗?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事物,仅仅凭自己粗鄙的想像揣测,就开始批判,那不是很愚昧吗?
第3个回答  2009-06-03
您的思想是外道断灭之说。
先灭去“有无”,再谈无我,不要坚持一个“有我”来想象一个“无我”,就已经错了。修了几十年的佛教徒也稀有人明了。
可看《楞严经》,照破一切天魔外道。
第4个回答  2009-06-03
你确实啥都不懂,你看过佛教的书吗?哪怕是最基本的几本?
不了解就没有评判权,拿着自己歪曲理解的教义来批评。你不觉得很可笑吗?
而且,要抬高自己,不是就要否定别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