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拓跋宏是鲜卑族后裔,当年为何汉化迁都?

出于什么目的呢?

主要是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冯太后的影响。

当年的孝文帝并不是汉化的第一个倡导者。这个观点最先是由他的祖母冯太后提出来的。冯太后也是可以和武则天并肩的女强人。虽然丈夫早逝,但是她以一个孀居妇人的身份,对内教养儿子、孙子,对外稳定朝政,巩固国家的安全。其中就提倡鲜卑族和汉族通婚,学习汉族语言,穿汉人服装。冯太后的观点就是只有真正融入到汉人中去,才能了解汉人,知道汉人需要什么。而由冯太后一手养大的孝文帝,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自然知道怎么做才是管理国家的最好选择。

而迁都就更有必须迁的原因了。因为原来的平城思想老旧,新法在那边不好推行,实施起来肯定是困难重重。而且平城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好,受到北方敌人的骚扰,但是自身的军事实力又不强,总体来说不够安全。经济实力还比较落后,粮食供应也不能得到保障。但是洛阳就不一样了。

为了更好的统治国家,改变自己的劣势。迁都洛阳其实是个很好的主意。因为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受到骚扰,而且气候好,经济发展的也好。迁都以后,新法也能顺利实施。好处简直不要太多。况且,孝文帝也想要在新地方上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和以前的东西隔离开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8
因为当时他们刚刚统治中原地区,自己本身又是游牧民族,所以肯定要学习和掌握汉人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统治。
第2个回答  2019-07-28
因为当时他们知道他们的文化远不如汉族,所以迁都是为了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19-07-28
因为当时的鲜卑族所生活的地区,地理条件是非常的恶劣,不适合他们的生存。
第4个回答  2019-07-28
因为游牧民族人少,汉族人多,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政权终归是不稳定的。迁都洛阳主要是因为它的地理环境优越,他们的粮食供应能够得到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