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教育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这天也宣布了"洪堡原则"被废弃

如题所述

1933年4月7日是人类教育与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黑暗的日子。这一天,刚刚被兴登堡总统扶上台两个多月的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根据3月23日《授权法》赋予他颁布法律的权力,以政治或种族原因为由,颁布了所谓《重设公职人员法》,宣布解聘所有与纳粹主义原则不相符合的公职人员。由于德国的大学教师过去一直属于在专业上进行自我管理并拥有法定资格的部属公职人员,因此,这场针对德国公职人员的”一体化”运动,在大学校园中也就体现为一场驱逐有犹太血统的、有民主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运动。

当大量科学家遭到解聘时,所有的德国大学却在4月22日向希特勒政府表达了集体的忠诚。这份在德国教育与科学发展史上最令人蒙羞的《德意志大学对阿道夫·希特勒以及纳粹主义国家的表白书》中写着:”这个民族的阳光再度照亮了自己。我们将建设和扩展伟大的元首所开创的事业,并全心全意地追随这个新的国家……我们已经宣布与那种没有土地和权力的思想神话脱离,我们看到了这种哲学的末日……我们认识到:维护我们民族科学的意志在未来将会被记载下来:这场纳粹主义革命不仅体现为一个不断成长起来的政党对现存权力的接管,而且这场革命将给我们德意志的存在带来全面的、翻天覆地的彻底变革!”

在这种氛围中,德国的大学上演着一幕幕摧残文化的丑剧。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幕发生在1933年5月10日夜晚:在柏林歌剧院广场上,纳粹德国人民教育与宣传部长戈培尔亲自到场,主持了一场”对一个世纪的德国文化实施的火刑”。在这场”焚书运动”中,狂热的柏林大学学生将一大批代表”非雅利安精神”的书籍扔进了火堆。这批书籍的作者包括从海涅、马克思、伯恩斯坦到普罗伊斯、拉特瑙;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卡夫卡到凯塞尔、克劳斯、雷马克、黑塞;从托马斯·曼、海因里希·曼到巴拉赫、布洛赫、赫夫曼斯塔、楚克迈尔、韦弗尔、布雷希特、奥策茨基、图霍尔斯基。短短几个月内,有近3000种书籍被列为禁书,并被从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中清除。焚书与清洗运动显示出纳粹党徒对人类理性成就的公开蔑视,更使人想起德国大诗人海涅的那句名言:”哪里有人在烧书,哪里最后就烧人!”

德国大学的第一场决定性的解聘潮发生于1933-1934年冬季学期以前,一年之内总共解聘了1145名大学教师,其中有313名正教授,109名额外教授,284名非公职性的额外教授,75名荣誉教授,322名编外讲师,11名练习课和外语课讲师,13名临时委托性的代理讲师和18名尚未被正式确立职位的人,占这一时期整个教师队伍7116人中的16.09%。在文化清洗运动来临之前,德国大学的各类正教授与额外教授总计为4482人,而首场解聘潮就涉及各类教授781名,即占整个教授集团的17.4%以上。

第二场解聘潮发生于1935年9月15日《纽伦堡法》颁布后的一年中。到1936年9月,又至少有494名科学家遭到解聘,这些人是因1933年4月法律的例外条款而暂时保留在大专院校中的”非雅利安学者”,以至于从1933年4月至1936年9月,德国大学中被解聘的科学家总数达到了1639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正教授或额外教授,其专业领域分布如下:自然科学家497人(其中化学家165人,物理学家124人);医学家459人;社会科学家392人(其中经济学家148人,法学家112人,历史学家53人,社会学家40人,心理学家27人,教育学家12人);人文科学家291人(其中语言学家101人,艺术史专家62人,哲学家55人)。至此,解聘率上升到当时所有师资力量的33%以上。

第三场解聘潮发生于1937年1月26日颁布《德意志公职人员法》之后。到1938年初,在解聘了160多名”拥有非德意志配偶或非同种类配偶”的教师后,遭到驱逐的科学家已高达1800人。至此,德意志高校教师队伍的损失达到了39%,其中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的损失达到47%,远远超过了平均率,他们所在的学科也成为损失最大的学科。而在1938年3月吞并了奥地利后,同样的厄运也立即降临到400多名有犹太血统或有犹太配偶的奥地利科学家头上。到1939年整个纳粹德国大学教师岗位中的45%,已被纳粹党内不学无术的党棍们占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