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说服;劝说

1、说明书    

造句:在1985年,我们一直在寻找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定义问题,如书面写好需求,软件需求说明书(SRS)是用来记录它们的主要载体。

解释:关于物品的用途、规格、性能和使用法以及戏剧、电影情节等的文字说明。

2、说话    

造句:因为赞美使我的注意力离开自己,转向神,这样我就能对神说话,而不是在神以外。

解释:2(1)<方>说话的一会儿时间,比喻时间相当短:你稍等一等,我~就来。(2)<方>话:他这句~很有道理。(3)宋代的一种技艺,跟现在的说书相同。

3、说话    

造句:因为赞美使我的注意力离开自己,转向神,这样我就能对神说话,而不是在神以外。

解释:2(1)<方>说话的一会儿时间,比喻时间相当短:你稍等一等,我~就来。(2)<方>话:他这句~很有道理。(3)宋代的一种技艺,跟现在的说书相同。

4、小说    

造句:他无意间在我书桌上发现的那本书是杰克伦敦著名小说中的一本。

解释:(~儿)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一般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5、说笑    

造句:姑娘们摆好桌子,把孩子们安顿到火炉边,像喂一群饥饿的小鸟一样喂他们,并跟他们说笑,尽力想听明白他们有趣而又蹩脚的英语。

解释:连说带笑;又说又笑:院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的~|她的性格很活泼,爱蹦蹦跳跳,说说笑笑。

6、说明文    

造句:我们会阅读与分析一些说明文的例子、做一些增进字库的练习、然后专注在增进你的能力来写出清楚、正确、与复杂的句子。

解释: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路的文章。

7、陈说    

造句:“在美国工业中,柴油车销量去年增长了11%,然而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却下降了,”奥迪美国总裁约翰?得内斯陈说(奥迪是大众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解释:陈述~:~利害。

8、传说    

造句:所以我幻想着这么一位英雄,他没有选择,只能尝试达到传说中的那种境界,因为要不然那些视他为希望的民众真的就会迷失方向。

解释:(1)辗转述说:他的模范事迹在村里~开了。(2)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鲁班的~。

9、分说    

造句:就是这样,突然之间你明白了:这一切是因为上帝一直在基督里,而不是因为我自己做了什么,是因为?已经成就了什么。??这将彻底地、不由分说地改变你的态度。

解释:分辩(多用在‘不容、不由’等否定语之后)。

10、说谎    

造句:如果一个人将要说出真相,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就不用担心以任何方式的鼓励他们去说谎。

解释:有意说不真实的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2-14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第2个回答  2017-12-02

“说” :

(1) 说服;劝说  

(2)游说;说士  

(3)休憩;止息。通“税” 

(4)谈说,讲说  

(5)评议;谈论  

(6)告知;告诉  

(7)劝告;责备

说 [shuì]:

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3.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4.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 曹氏作说客耶?--《三国演义》

说 [shuō]:

1.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2.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3.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4.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第3个回答  2019-04-12
“已”在古文字的意思如下:
1、用作动词,意思是:停止。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十则》:“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释义:为这个目标终身奋斗,知道自己身死,难道这条路不遥远吗?
2、用作动词,意思是:完毕;完了。
出处:汉朝班固《苏武传》:“剑斩虞常已。”
释义:已经用剑斩杀虞常。
3、用作动词,意思是:治愈;消除。
出处:唐朝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释义: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4、用作动词,意思是:罢了;算了。
出处:清朝徐珂《冯婉贞》:“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释义:你们如果有意愿,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就可以了。
5、用作副词,意思是:已经。
出处:秦·吕不韦《察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释义:船已经划走了,然而剑还在水中原来的位置
6、用作副词,意思是:随后;随即。
出处: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释义: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
7、用作副词,意思是:太;过于。
出处: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释义:死了被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很多啊。
8、用作介词,意思是:通“以”。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出处:北宋沈括《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释义: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9、用作助词,意思是:同“矣”。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释义: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第4个回答  2009-06-17
已是一个多意的字,大体有以下几种:
1.停止、完毕 如“学不可以已”“死而后已”
2.副词,已经 如“扶苏已死”
3.副词,不久,随即 如《汉书·原涉传》中“已为中郎,后免官”
4.语气词 同矣“吾不知已”
5.通假字,同以,如“年八十已上”《汉书·文帝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