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全诗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释义:

1、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者,这里指大自然
2、钟:聚集
3、神秀:(指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4、阴阳:阴指山之北,水之南;阳指山之南,水之北。这里指泰山南北
5、割:夸张。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6、昏晓:黄昏和早晨。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泰山是天地间神秀之气的集中所在。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判若早晨和黄昏。层层云霭雾气升腾,使我心胸激荡,凝神远望,目送山中的飞鸟归林。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在眼中是多么渺小。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8
大自然把山岳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第2个回答  2020-01-1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造化特别钟爱于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阴阳割昏晓,描绘的是泰山的日出景色。像一条线把天地从昏暗中割开,一阴一阳,晨昏线分明。只有泰山日出才配得上“造化钟神秀”的神奇壮观,才配得上《望岳》的望字。说山南山北的有点搞笑。
以前看到用山南山北来解释“阴阳割昏晓”,总觉得不对味。最近看了泰山日出的视频,才知道原来“阴阳割昏晓”是这么华丽壮观,而不是什么山南山北莫名其妙的东西。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不断生出来的层层云海涌动着仿佛就流荡在胸前。用尽眼力远远看去还能看到还巢的归鸟飞入赏景眼圈,泰山如此高大,还哪分得清山南山北。决是用尽、全部的意思,说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也有点搞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