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孩子树立起“要花钱,自己挣”的观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2

“要花钱,自己挣”这是美国父母对孩子金钱方面的教育喊得最响的口号,并且也是如此实施的。美国父母很早就让孩子学做家务,并且逐渐让孩子承担起家里一部分劳动,以此来换取一定的金钱报酬,因此美国的孩子很小就不依赖父母,一般到了18岁之后就能够完全独立。中国的父母也希望孩子热爱劳动,能够尽早学会自力更生。但是,很多父母想法虽好,却没有收到太大效果。究其原因是父母怕孩子累着了,舍不得让孩子劳动,从而导致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毛病。还有的是由于父母实施不得法,任何家务劳动都贴上了标价,忽略了对孩子责任和义务的教育,结果孩子无论做什么都向父母要钱,事事拿钱来衡量,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没有了,责任和义务不见了,这样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金钱的报酬,很明显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所以,父母既要鼓励孩子花钱自己挣,教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劳动挣钱,给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同时还要使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里的责任与义务,不要做什么都要钱。这就需要父母们借鉴林林爸爸的方法,让孩子既能用劳动挣钱,学着自力更生,又能知道自己在家里的责任与义务,主动做一些分内之事,这才是最理想的教育结果。父母鼓励孩子花钱自己挣,首先要使孩子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比如金钱可以保障人们生存最起码的温饱问题、能够使自己接受良好的教育、还能做一些慈善的事情等,让孩子知道金钱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孩子才会对挣钱感兴趣。父母想让孩子花钱自己挣,还需要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历,是通过什么途径或者方式来换取。父母要尽早让孩子明白金钱是通过劳动获得,是劳动价值的体现,想拥有金钱,就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换的道理。孩子小时候没有能力去挣钱,一切的开销都由父母承担,靠父母挣钱养活。此时虽然孩子还不能挣钱,但父母需要给孩子树立起花钱要自己挣的观念,让孩子明白自力更生才光荣,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劳动。

第2个回答  2018-01-02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再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的背上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在加拿大,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从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的一个记者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给各家各户送报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当记者的父亲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过。不可否认,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这正是需要我们许多中国父母用心学习的地方。

第3个回答  2018-01-02

钱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儿童对钱产生的兴趣早于其他事物。家长只要带儿童逛几次商店,钱的用处便牢牢树立在儿童心中。钱的知识与道德教育有紧密联系。孩子懂得钱应该经过劳动赚得后,便产生爱惜钱的心理,引起储蓄行为,避免浪费。当前某些学校学生对钱毫不珍惜,任意挥霍浪费,与缺乏理财教育有关。儿童懂得节约钱,计划开支,是很好的习惯。将来长大后,有助于他们从事财会经济工作。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时代,祖父每周给他10美分零用钱,到周末检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头卖报,养成劳动赚钱的观念。今天看来,小洛克菲勒的童年不仅对他日后成为商业巨头有很大意义,而且对儿童的经济教育也有借鉴意义。通过理财教育,让儿童了解商品社会,培养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打破传统观念对理财教育的束缚,转变思想,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作好准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