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希望“生在苏杭, 死葬北邙”?

如题所述

有一句古谚曰“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红楼梦》第97回写林黛玉之死,李执在一旁叹息:“这样小小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此话为借指,因为林黛玉并不曾葬在邙山,这里是说她死了。古人心目中的北邙,是理想的长眠之乡,理骨的郁郁佳城。何以如此,这里却有一番掌故。

北邙山

北邙山,又名邙山,横卧洛阳城北侧,东西绵亘190多公里、最宽处约30华里,高约260米左右,为土质丘陵,自古为洛阳的天然屏障。洛阳,我国第一个朝代——夏,即建都于此,之后历12个朝代,史称“九朝故都”。自夏、商、周,历代帝王有不少寝陵在北邙山上,如周灵王陵、周三王陵等。汉魏以降、它更为帝王及贵胄望归之地,如汉光武陵、北魏孝文陵,唐太子李弘泰陵等,《广舆记》说“东汉诸陵及唐宋名墓均在邙山”。彼时北邙树林森列,苍翠如云,而墓陵之多,不可计数。唐白居易有诗“北邙冢墓高嵯峨”,古人归并北邙,原因一为,洛阳,历来为古之都会,天下豪富,达官贵人多居此处,死了,自然要埋葬在邙山。洛阳解放后,进入大建设,每掘地三尺,即有所得,盖为古墓室甚多之故。原因二,北邙山土质干燥且具粘性,造作墓室,易为保藏,不易毁塌。原因三,古人归葬最讲风水宝地、洛阳持天下中,王公贵臣多葬于此,遂成富贵之乡,有钱人死了也要攀龙附凤,傍贵枕富,沽名钓誉,藉此渴望死者能升天,生者能得以庇荫,所以,竟成一俗。

北邙山

但是,洛阳自古为兵家所争之地,而洛阳有争,北邙必为兵家所屯,这首先由于它的战略位置重要,如东西魏时高欢宇文泰邙山大战;隋大业李密拥兵30万,屯于邙山;唐李世民于北邙大败王世充等等。北邙山头血如红霞所染,沟壑陈尸几欲山平,而周汉诸陵,几尽毁于战火,到隋唐五代,战乱频仍,动乱多于和平,墓室又多为兵匪所盗所毁。桑沧感喟,无可奈何而已。

北邙山

苏杭二州,隋时凿运河,即与洛阳通,至唐时,漕运之便加上天下盛平,可以想见官商往来之盛,故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谚语,邙山已成为富贵者死葬地之代称,并非一定到邙山营葬的。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历史,探索历史的秘密,感受历史的魅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