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是什么官?

如题所述

是掌管兰台图籍秘书的管。

中丞 官名。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银印青绶。

汉代官职是我国历史早期对国家或地方官员的官位编制,与现有官职存在一定区别。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汉代官职,中央为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为州郡县制度

扩展资料:

汉代其他官职介绍:

1、太尉

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秩俸万石,金印紫绶。官吏主要有长史和主簿。

2、九卿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

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

3、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西汉初期,丞相具有选用官吏之权,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有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之权,有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之权,有封驳皇帝诏令和谏诤之权,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功,罚罪等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3

中丞因负责察举非案,所以又称御史中执法。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职务有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拼音】zhōng chéng

【解释】

1、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东汉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2、明清巡抚的别称。因巡抚多带副都御史衔,而其与御史中丞地位相当,故有此称。

中丞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简介】

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因负责察举非案,所以又称御史中执法。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唐、宋两代虽然设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明、清两代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使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例兼右都御史衔,因此明、清巡抚也称中丞。北魏郦道元、宋代司马光曾任此职。

【史料记载】

《晋书·刘孝绰传》:“洽寻为御史中丞。”明 董其昌

《节寰袁公行状》:“中丞台皇遽无措,檄公(袁可立)往解散。”

《五人墓碑记》:“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扩展资料∶

御史中丞的崇高地位∶

秦朝初步构建了一套针对各级官吏的监察制度,中央和地方两级监察机构把上自丞相下到郡守县令的各级官吏都置于这套监察体系中,对防止吏治腐败起到了一定作用。御史始于战国,秦设置御史大夫一职,其重要职掌之一就是率众御史按章“举劾”百官,监督政令和法律的实施。

秦朝在朝中设御史大夫,监督和牵制丞相,负责监督朝中文武百官。秦朝也重视对地方官的监督,设立了监郡御史。《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显然,秦朝地方官职是仿照中央三公制设置的,由郡监御史负责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尤其是对郡守的监察和牵制。

御史制度的确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一张从上至下的纵向监察网,这对防止吏治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汉时期,皇帝掌握最高监察大权,并亲自负责对三公九卿的监察,而三公九卿又负责督察郡县,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体系。

同时,朝中三公九卿,地方郡守县令,中央和地方政府中虽然各人职务职责不同,但又互相监察。如在中央,丞相及其属吏受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等监察官的纠举督察,御史大夫及其属官如有不法或渎职行为,丞相也有检举奏免的权力,形成了同级各部门之间的横向监察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丞

第2个回答  2018-11-14

秦汉文官,三国有置,有“二丞相”之称。是古代文官的最高爵位。 中丞是御史中丞的简称。明清时用作巡抚的别称。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常用作巡抚的加衔,故有此称。示例: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又公(袁可立)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

“中丞”在清朝是对巡抚的尊称。巡抚(从二品)是仅次于总督的封疆大吏,同时还兼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职,这个职务相当于古代的“御史中丞”,所以被尊称为“中丞”。

扩展资料:

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唐、宋两代虽然设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

明、清两代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使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例兼右都御史衔,因此明、清巡抚也称中丞。北魏郦道元、宋代司马光曾任此职。

《晋书·刘孝绰传》:“洽寻为御史中丞。”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中丞台皇遽无措,檄公(袁可立)往解散。”

《五人墓碑记》:“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参考资料:

中丞-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5-04-25
  1、中丞 官名。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2、简介
  中丞 ,官名。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因负责察举非案,所以又称御史中执法。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唐、宋两代虽然设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
  明、清两代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使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例兼右都御史衔,因此明、清巡抚也称中丞。北魏郦道元、宋代司马光曾任此职。
  3、史料记载
  《晋书·刘孝绰传》:“洽寻为御史中丞。”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中丞台皇遽无措,檄公(袁可立)往解散。”
  《五人墓碑记》:“是时大中丞抚吴。”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9
  1、中丞 官名。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2、简介
  中丞 ,官名。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因负责察举非案,所以又称御史中执法。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唐、宋两代虽然设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
  明、清两代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使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例兼右都御史衔,因此明、清巡抚也称中丞。北魏郦道元、宋代司马光曾任此职。
  3、史料记载
  《晋书·刘孝绰传》:“洽寻为御史中丞。”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中丞台皇遽无措,檄公(袁可立)往解散。”
  《五人墓碑记》:“是时大中丞抚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