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12月,《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就提及,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所以,依据相关合法规定,“成绩排名”可视为个人隐私。
不过,该不该将“表扬少数”也列入隐私范围,还是值得商榷的。而关于是否要公开学生成绩排名的话题讨论在网上也很快就掀起了一波热度,网友们纷纷输出自己的观点。
主张公开成绩排名的网友认为,孩子看不到成绩排名就会看不到自己的差距所在,容易安于现状,助长惰性和脆弱,抗压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与之截然不同的声音则是认为,公开成绩排名不仅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加剧学生之间的竞争,给他们带来过多压力。
个别学校基于对学生隐私的保护意识,选择不公开学生的成绩排名,其实,“成绩排名”视为个人隐私的规定也是存在一定争议的,毕竟,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人群和对象,隐私的范围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小学阶段,很多地方中学不是采取考试入学的方式,所以学校基本可以做到不公开成绩排名。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如果学校不公布成绩排名,那家长可能就难以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影响对孩子中考、高考的规划。
可见,学生的成绩排名不管公开与否,都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
扩展资料
最关键的不是排名而是考试体制
其实,我们在讨论学校应不应该公开学生成绩排名的时候,也应该关注到学校如何利用好“分数”这一具有激励之效的鞭子,或者是如何在不唯分数论之下引导孩子。
如果,以考试为法宝、视分数为命根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那么是否公开成绩排名只不过是一个形式问题,公开与否并无两样。我们需知,公开成绩排名,是为了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是要让学生在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后能够再接再厉或者知耻而后勇;若不公开成绩排名,便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总之,在对待成绩排名的事情上,教育者需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搞高压教育,造成唯分数论的恶性竞争氛围,也不能搞温室教育,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发展。
成绩排名”是否属于个人隐私?
专家表示,如果以教育部的规定而言,可以将“成绩排名”视为个人隐私,但该规定也存在一定争议。小学阶段由于很多地方中学不是考试入学,学校基本可以做到不公开这类情况,但中学阶段如果学校不公布成绩和排名,学生家长可能会害怕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影响对中考、高考的规划。

成绩排名应不应该公开,网友们有不同的意见。
网友表示,学生分数这是客观事实,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什么不能公开的。
不公布成绩,不进行优劣对比,真的是为学生们好吗?我看不见得!一个人从小不适应竞争和适当的挫折,就是温室长大的花朵,很鲜艳,但经不住风吹雨打,只能供人赏玩,没有顽强的生命力。 家长们愿意看到一个这样的孩子吗?一个没有竞争、没有担当、没有韧性、各种不适应的孩子,这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也有网友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如果可以不公开的话建议还是不要公开比较好一点,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把成绩靠后的学生保护起来,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学生成绩最好不公开,现在孩子都是比较敏感的,成绩公开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戳伤积极性。当然在一些大考面前,可以适当地跟学生说下自己的排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位置,从而激发鼓励他们也是可以的。

成绩公开可能更加有利于学成的个人成长
公开成绩和排名,不是为了打击学生,而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同龄人中是什么段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而是为了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再接再厉,让成绩差的学生知耻而后勇。
不能将孩子当温室的花朵保护起来,不能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就不给任何挫折、不给任何压力、不给任何竞争、不给任何困难,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社会生存的,也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不要过于的看重于成绩的排名
自己如果也不在乎自己的成绩排名,公开也无所谓。如果自己真在乎,就应该好好努力提升,而不是要求不公开。不能什么时候都大家哄着你一个人玩。
判断孩子是不是好孩子、优不优秀的关键因素,应该是这个孩子的品德思想、行为习惯、身心健康,不能只用考试成绩来判定孩子的好坏优劣,考试成绩只是一种选拔制度和其中一个评价指标。
现在老是说学生心理素质差,要是连个自己的成绩排名都接受不了,那也太惯着他们了。应该帮助他们强大起来,第一步就是接受自己。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的、能造福社会的、能被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