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现象已经很严重了,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一现象?

如题所述

人之思维大多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一方面语言协助我们逻辑地思考,但另一方面语言形式也可能掩盖逻辑,从而挑起各类情绪、形成固化观念,语境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需要聚在一起“自娱自乐”(也可能是互相伤害),为此创造了很多概念,如发展、向上、作为、地位、成功...构成了一个致密的社会语境,让许多人一生都在其中沉沦,由于这个语境编制的密集、参与者众多,所以常人的确很难怀疑,觉得这一切都是合理应当的。

社会互动也会让彼此加强这语境,例如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初入社会时仍满怀理想、憧憬未来,有人可能喜欢做支教老师、开农场、办手工作坊、做穷游主播等,他们无需某个语境的支撑就能在这些事业中感受到绝对的意义和价值,但过了几年,将步入中年的他们大多就不敢如此选择了(并非是不能),因为当他的朋友、父母、老婆和丈母娘等来评价他的价值时,用的却是“阶级语境”那一套了,在这里他的事业就不如公务员和医生等“高级”,多数人都离不开社会关系而生活(包括社会给予的评价),为了在社会语境中谋求一点安全感和认同感(所谓的“稳定”和“社会地位”),于是他们不得不放弃自觉有意义和乐趣的选择,走着走着就挤到一条狭窄道路上了,而此时他们又反过来开始影响自己的朋友和晚辈,语境被加强了,大家在此相互套上了枷锁,越扭越紧。

阶级社会塑造的语境导致了一种必然的悲剧,即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拥有一个愉快舒畅的人生,当陷入或妥协于阶级社会语境,则他只能选择忍受或残忍,要么忍受欺压剥削而尽可能保全生而为人的价值,在无奈和无助中郁郁而终;要么残忍拼杀攫取资源以追逐语境中的“成功”和无尽的动物欲念,在惶恐不安中抛弃自我与群众走向更高的对立阶级。此外,由阶级的可量化性和相对性,只要尚未抵达当前的最高级,哪怕在此语境下已“小有成就”,但在这个中间阶层仍会充斥着动物般的厮杀、会被语境逼着往前走。阶级语境的形成可能是一个历史问题(从封建时代形成的固化观念),而后世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数人仍然向其妥协或沦陷。

表象原因是社会互动让彼此加强了此语境、互套枷锁而放弃自由,但本质原因是多数人长期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异,从而自愿且盲目地沉沦其中,哪怕自己备受煎熬。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异,既包括了头脑和样貌等生理上的区别,也包括了家庭条件与成长环境的不同,这都是主观无法改变的,但它们往往又是在阶级语境中获得价值评判的决定因素。不妨只看不同人之间头脑功能的差异,实际上,只要一个人在记忆力、思维速度和抽象能力中有一个尤为突出,则他在一般的学业和工作方面就常为顺利,而且我们很难否认好奇心和毅力等也是有差异的大脑客观能力,对于这方面有天赋的人来说,努力学习和探索是比较轻松的,甚至是一种享受和乐趣(容易快乐当然也是一种客观能力,正如存在抑郁症患者)。

所以只看头脑方面的客观差异,就已经能决定诸多事业的“成败高低”了,正因它们取决于客观条件,因此这里的成败高低本是不必赞美和批评的,但多数人从小陷入的另一误区是,以为主观的努力可以实现任何事情,并不假思索地将一切成功归于主观努力,在这种认知下,哪怕是生来各项条件平平的人,也甘愿把自己放入阶级语境中来评判,殊不知这个语境是利于强者的,他们在这个语境里都能如鱼得水,得到其中多数积极正面的评价,而弱者在这套语境里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成功”,于是常闷闷不乐、不得志,而且还是如此盲目、心甘情愿地卷入到这个语境里。

其实他本可以保持童年那个干净的、或修习哲学后能站在外面洞察到语境之存在的头脑,这样就能常常获得看世界、分析世界带来的乐趣,而不是靠社会语境的虚无空洞的评判来左右自己,更进一步,我们所做的事业便是通过哲学考察和撰文宣传来重塑这一社会语境,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和意识到阶级语境是给多数人带来痛苦烦扰的根源,而且是能够在无破坏性活动下扭转和消除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一个人手里(互锁和解锁都是雪崩效应,只要有了方向,就会加速转变),这样人们就自然有了继续深思和谋求改变的力量,当一个小镇的人都融入了新语境,那么这个小镇的人就可以率先拥有舒畅自由的人生,这才真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伟大事业,是为了解放我们自己,我们对此有充足的信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2

内卷一词最早来自人类学领域,后来人文社会科学都在引用,历史学领域直接用“内卷”一词,经济学领域用零和博弈来描述,属于博弈论范畴。最近这个词在网上大火了。

什么是内卷?

那内卷主要是说什么呢?就是增量没有、或者增量很小的情况下,人们想获得更多或者保持现状,就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比如最近比较热门的两个讨论。

一个是关于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员,随着外卖增长红利期的结束,各方开始存量竞争,为了上市数据的美感(获得投资人的支持),就需要压缩外卖小哥送餐的时间,压缩店铺的利润空间。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空间,这种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关于困在绩点里的名校生,保研的比例就那么点,海外名校的机会就那些,你只有更努力才能得到,哪怕这些多出来的付出对提升你的学问毫无意义。

怎么打破内卷?

那内卷怎么才能打破呢?扩大增量,进入更高级阶段。用大刘(刘慈欣)的话讲就是升维(进入一个更高级的维度)。

为什么工业国会吊打农业国?因为不在一个维度,工业国已经进入下一个维度。

这就引出我们的问题,农业时代的内卷。大家可能熟悉一个词:马尔萨斯陷阱。这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批判这个观点的人很多,但在现实中,这个学说确实很有说服力,也影响了历史。在明清时期,中国农业进一步进入精耕细作阶段,通过成倍劳动获得有限农业增长,然后勉强养活增加的人口。但这长期显然是不行的,所以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是社会陷入动乱,减少人口;要么是限制人口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当然根本上是实现科技突破,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化之下,可开发的耕地增多,农田面积增加;新种子和化肥出现,农业单产提高。如此之下,粮食的生产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速。而且随着消费主义盛行,人们可选择急剧增长,生育意愿也下降。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如上图)

在今天,我们困惑的内卷,根本上还在升维。

生活中的内卷

上面讲的比较学术。我们来几个生活中的内卷。

如果有个人给你讲,部门内斗越来越严重,已经出现‘宁可我不上去,也绝不让他上去’的情况。这时候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个部门已经进入内卷状态,“池浅王八多,庙小妖风大”。因为狼多肉少,升迁的机会远远小于想上去的人,如果甲上去,乙彻底没机会了,甚至会被甲整的很惨,这时候对乙的最优选择就是甲不上去,哪怕外面派来一个人。

怎么才能解决这种现象呢?人事关系本质上也是机会问题,把人事理顺就没问题了,增加位子或者输出干部。就像有的强势部门不内卷,根源就在于它能把人输到别人家。

第2个回答  2020-09-28
内卷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信心决定命运,观念决定出路,一个总是自怨自艾,不思进取的人肯定走不出内卷化,但是只要坚定信心,眼界开阔,精神状态良好,总能走出一条新的大道。
第3个回答  2020-09-28
可以用制度激励,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制定一套渐进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第4个回答  2020-09-28
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慌张,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来更好的应对风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