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全诗原文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全诗:

“最是书香能致远”出自苏东坡的一句千古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原文:

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简析:

最是书香能致远是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苏轼是宋代的文学家,他是一个才华很横溢的人,创作的能力强,这首诗说的是在日常的生活里面身着都是粗衣和劣质的布料,只要心中是有学问的人气质上就是自然会光彩夺人,不爱陪着老儒在一起过苦日子,所以便要随着举子一起参加考试,口袋里面如果没有钱的话就不必置办看花的马,不过会看让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在考试考中以后还是能够和那些世俗的人炫耀,诏书上面像乌鸦一样黑的字会新写上我的名字。


创作背景: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嘉祐六年(1061),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6
“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全诗原文是: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第2个回答  2021-08-27
这首话是根据《和董传留别》里面改编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全诗是: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追问

这段话我看过了,可是哪有“最是书香能致远”这句话啊?

追答

后人根据这首诗改编的

最是书香能致远是后人改编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8-27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后人改编自出自于苏轼《和董传留别》原诗句: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追问

哪有“最是书香能致远”这句话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