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次科举不中的人,为什么还被赞为明朝第一文人?

如题所述

艺术领域有这样奇怪的现象,活着无人问津,死后声名鹊起。

比如画家梵高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作品以地摊货的价格来售卖,即使这样梵高的作品还是无人问津,因此他生前一直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曹雪芹

再来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担任江宁织造,曾和年幼的康熙帝做伴读,家世何等显赫!传到曹雪芹父亲这里,雍正帝一纸诏书让世代恩宠的曹家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年仅7岁的曹雪芹很快尝到了生活不易的滋味。身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的作者,一生靠着卖字画和朋友接济艰难度日。

徐渭

同样践行这种奇怪现象的还有明朝文人徐渭,一个放浪形骸之外的怪才,经历过无数辛酸坎坷的悲剧人物。

1521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绅家庭,徐渭的族谱记载,徐氏先祖因触犯刑律被发配贵州充军,隶属军籍。贵州地理偏僻,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而浙江绍兴的文化却是极度发达。

当时的明朝制度,允许军籍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徐渭的父亲就是凭借军籍的身份一举考中举人,至此去掉罪名的枷锁。徐渭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携带家眷回到了祖辈心心念的故乡,浙江绍兴。

徐渭出生后不到一百天,徐渭父亲就被疾病夺去了性命,家境又开始走向衰落。徐渭的嫡母是苗族人,生母是嫡母带过来的陪嫁婢女,好在嫡母对年幼的徐渭视如己出,因此徐渭的童年过得倒还惬意。

苗氏对徐渭的期望,是像徐渭父亲那样通过科举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天资聪颖的徐渭,6岁进入私塾读书,8岁试着写科举考试的八股文,10岁能够下笔如流水,得到了当地县令的赞扬,并被看作振兴绍兴徐家的希望。

也就在这一年,因为家境日益窘迫,苗氏狠心卖掉了徐渭的生母,这让年幼的徐渭痛苦不堪,连续三天没有吃一点东西。还没等徐渭从生母被卖的痛苦中走出来,又爱又恨的嫡母病逝,临终前紧紧地抓住徐渭的胳膊。灾祸接踵而至,徐渭的二哥徐潞在去贵州赶考的路上得病而死,负责一家生计的大哥徐淮也在吞食丹药时中毒身亡。

昔日热闹的徐家,如今只剩下徐渭孑然一身,伶仃孤苦的他也只能擦干眼泪,继续负重前行,去完成嫡母苗氏临终前光大门楣的遗愿。由于从小便有神童的称号,徐渭视科举如同探囊取物,考取功名易如反掌。

然而自命不凡的徐渭在科举中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17岁时参加“童试”不中,20岁再次应试依旧不中,慌了神的徐渭当即给浙江提学副使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信中徐渭描述自己艰难的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以及乡邻的看重和亡父母的期望,进退两难的徐渭希望能够复试再考。

徐渭老练流畅的文笔感动了这位副使,他当即下令录取徐渭为县学生员,即秀才。此后的十年里,徐渭共参加了八次乡试,命运却总是和他开玩笑,举人功名对他来说像是唾手可得,而又无能为力。

37岁的徐渭为生计所迫,做了浙江巡按监察史胡宗宪的幕僚,这份用以生计的工作对徐渭影响颇深。胡宗宪对徐渭有知遇和提携之恩,徐渭在参加一次乡试前,主考官一一前来参拜胡宗宪,胡宗宪都无不疏漏地叮嘱他们好好关照一个叫徐渭的失意才子。那一天有个考官因事来晚,胡宗宪也就忘记和他打招呼了,谁知道乡试揭榜那天,批阅徐渭书卷的正是那位考官。凭才学和靠关系,徐渭都试了个遍,结果无一例外地落榜不第。

心灰意冷的徐渭就此放弃了科举之路,这一年徐渭在杭州续了一房弦,继室张氏。然而没过多久,徐渭杀妻的惨案就发生了,关于徐渭杀妻的原因众说纷纭,在徐渭于狱中给朋友写的信里,徐渭暗示张氏有外遇,自己是在盛怒之下犯的法。犯下杀妻罪行的徐渭开始是被判为死刑,经过亲朋故旧的多方营救,徐渭的死刑改为无期徒刑。

1573年,万历帝继位大赦天下,徐渭才得以从牢里释放,此时的徐渭已经坐了七年牢。

50多岁的徐渭出狱后去江南多地游玩,行为更加放浪不羁,个性也愈发孤傲。晚年的徐渭虽然穷困潦倒,却不肯依附权贵,他多次拒绝当地官吏的宴请,就是不肯赏光。反而在贫苦的邻居送来一把青菜、一杯薄酒时,徐渭挥毫泼墨还以为礼,对此他自嘲是个“换米翁”。

步入古稀之年的徐渭感到大限将至,于是开始撰写回忆自己的一生,连自己杀妻的丑事也一一记载,徐渭命名这本著作为《畸谱》。徐渭坦然承认自己杀妻是精神异常的表现,且自己一生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1593年,徐渭蜷缩在自己的茅屋里溘然长逝,身子底下仅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1599年,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因为偶然的机会读到一篇文笔极好的文章,他大呼读起来酣畅淋漓,称赞文章主人堪称“明朝第一文人”。

徐渭的绘画作品就连名扬海外的齐白石都啧啧称赞,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徐渭备笔磨墨。

花开说:很多人说高考就是进阶石,这句话并无错误,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寒门子弟的唯一捷径,但事实上它也只是进阶石,而关乎未来,关乎成就的其实更是你人生阅历,人生起伏中形成的源自内心才华的外显。也只有不断的成就自我,增强学识才是成功的充要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