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爱打人怎么办

如题所述

专家分析原因: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2
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
第2个回答  2016-12-22
有一个案例:在幼儿园,一个孩子咬了小朋友,被咬的孩子哭了。可老师发现咬人的小朋友也是一脸惊恐。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孩子在家里,经常咬父母及家人,而且每个被咬的长辈都很高兴,还互相攀比谁被咬得多。孩子咬人的错误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也没有被及时纠正,还被当成好玩。这一错误信息,让孩子认为咬人是让别人高兴的事,是在玩。到了幼儿园他也认为咬小朋友是玩,小朋友也应该高兴,怎么会哭呢?所以,他自己也吓坏了。
  怎样改正呢?首先是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也要让孩子知道不能打爸爸妈妈及家人,如果打了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真实的信息――疼痛和痛苦。另外也要让他体验到家人会生气,还应给他一些小小的惩罚――不理他,让他体验孤独的痛苦。
第3个回答  2019-01-08
您好,这样的孩子很多见,首选家长要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尤其是父亲,在家庭生活的教育中,父亲要多给孩子讲授道理,幼儿园阶段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的多。
第4个回答  2019-11-12
从出生的懵懂状态到逐渐学会各种动作,学会说话,孩子的一切都是那么可爱,在这期间父母发现孩子会骂人了,会打人了,不仅不生气,反而高兴,有的甚至鼓励孩子打爸爸妈妈。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动不动就打人的习惯,到了幼儿园自然也改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