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反放30周年的故事

400字,旧的

我们党进行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求富强。对此,大家的认识都是很明确的。正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提出共同富裕的要求。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97页)这是讲农民的共同富裕。过了十八天,即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讲共同富裕。他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95-496页)提出共同富裕,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闪光点,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充分加以论证,因而这个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不巩固的,所以不久,在国内国际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发生了大的摇摆,由追求共同富裕到赞赏“穷”、贬斥“富”的大转变,影响到全党全民。

“文革”是在“反修”、“防修”的名义下发动和推进的。据说,人富裕了就要变“修”。什么叫“修”?“修”就是倾向资本主义,就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修”等于“资”。实际的逻辑就是,穷了才能保持革命性,富了就没有革命性,就要变“修”,变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在这种舆论的引导和影响下,人们以穷为荣(所谓“穷光荣”),不敢言富,更不敢求富致富。

以穷为荣,惧怕富裕,不敢求富,不准致富,这是对人们追求财富的正常心理的扭曲(马克思曾说,致富欲望是所有人的欲望),是“左”的思想的最大危害。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明确指出,绝不能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是人民共同致富,致富不是罪过。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清算了穷社会主义的思想,彻底否定了“穷革命,富变修”的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富民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人民创业。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现在,困扰了我们多年的“穷革命,富变修”的错误思想已经被基本消除,广大群众能够理直气壮地讲富,理直气壮地创业致富。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实质意义的思想解放。

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

很长一个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一度把阶级的概念绝对化,把阶级同“人”割裂开来,只讲阶级,不准讲“人”。由此出发,导致忽视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权利,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等等。这种轻视“人”的思想,在“文革”中造成严重恶果,对人的轻视和蔑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轻视人,蔑视人,摧残人,是“左”的突出表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我国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社会基本人群的农民,他们没有起码的做人的权利。马克思说:“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411页)马克思讲的是德国的封建社会,但这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也是这样。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对“人”的问题的一次深刻教育,使人们懂得了要尊重人的权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落实,也是对人的权利问题的生动教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后,党中央对“以人为本”的意义和内涵进一步阐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响亮提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重中之重。这是对“以人为本”的最明确也是最好的诠释,把对人的理解提到新的高度。这里,已经抛开了片面的阶级论,这里讲的人,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分阶级、地位、财产多少,前后都没有限制词。这次抗震救灾,使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关于“人”的问题的普遍教育。

从否定人性、人道、人权,见“人”就批,到提出“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表明,在“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已经实现了根本的转变。

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一度坚信“人定胜天”,迷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在“敢叫日月换新天”,“重新安排河山”,“改天换地”这些豪言壮语的鼓舞下,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另一方面,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生态灾难使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开始觉醒。

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后,人们重温恩格斯的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集第383页)恩格斯的这些话,好像就是针对我们今人而言,使人们有所醒悟,从此停止了对长江上游林木的乱砍滥伐。2004年12月3日,老一辈革命家任仲夷同北京的一位学者探讨科学发展观,写了一段很精辟的话:“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何乐之有?到头来还是其苦无穷。从根本上讲,人是不能胜天的。天——大自然,大宇宙,只能与之和平共处,与之适应,绝勿做违天之事。违天,即违背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违天,是做孽。古语曰: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治(逭),我说的自做孽是指违反客观规律之事,教训太多了。”(引者按:原文有两处讹误)这是任仲夷对几十年来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许多人的共识,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党中央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200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又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这标志着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大转变。可喜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19
杜绝能干的不给干,而这辈子学不会的挑大梁!
前者没岗位,后者却独霸资源和权力,就是在危害国家安全!

最大的障碍是能干的不准干,不能干的干大事,权利,仪器,资源都到了庸才手中。不是待遇问题,而是根本没有岗位,不能进实验室,不能使用空闲的普通仪器。
钢笔堵笔
堵住的钢笔用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
分解后,在流水下用牙刷擦拭;将直径1.5毫米的通气管与多槽酚醛树脂电木头解体,用医用注射器分别插入用射流清洗。
从冶金行业来说,制造不出高级耐腐蚀、摩擦系数低、耐磨的笔尖、笔身合金,这就反映了军工关键材料、工业轴承等等品质,是国防实力的生动体现。
从制造业来说,高端专用生产设备完全要引进,德国生产的各种笔的自动生产设备,一般是300万元人民币一台,占地并不大,而且好马配好鞍,用的材料、配件也要进口。所以从文革前就生产圆珠笔,到现在,质量都不过关;好的是进口生产线生产的,部分油墨也要进口;生产笔尖滚珠的技术也是国防实力的真实反映,能大批量、低成本生产精密硬质合金珠子、陶瓷珠子的国家,就是装备生产业过硬,在陶瓷轴承等等军事装备领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再下来,是已经没有大量优秀的钢笔维修人员,过去老牌百货商店有这样的维修点,能重新焊接笔尖,能抛光,因为每个人都有书写的缺陷,笔尖是逐步磨偏的,而且含金笔舌书写手感好,摔坏了笔尖就要焊接笔尖,保留笔舌。那些到各小学维修钢笔的,是要骗取小学生含金笔舌。
能否自己动手维修钢笔,就是国民素质的体现,就是薄壳力学理论水平的体现。你的钢笔书写的感觉涩吗?不流畅吗?这么好的练习机会,别放过,不要委手他人,亲自实践一番吧!这与钣金手艺、调整自行车辐条的技巧是一致的。
而计算机、打印机的普及就是打击中国文化、毁灭中国书法。
传统钢笔与圆珠笔相比,圆珠笔对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极大,对环境破坏巨大,当大多数人重新使用传统钢笔之时,就是进入了地球资源极端匮乏的时代。
在改革开放初期,高等院校教师集中讨论教学方向,结论是基本上取消模拟电路的教学,仅仅在形式上保留,因为国外的集成电路的价格、性能是国内传统分立元器件搭建的电路无法代替的;从此之后,教学、职业教育、家电维修都以集成电路为中心;之后就发展到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重中之重,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在大马路上,非开挖技术已经普及,在城市布设地下管线已经广泛采用定向钻孔技术,国内已经能仿制这种钻杆能转弯的地下钻孔钻机,进口的100万元一套,国产的40万元一套;而引导的探地雷达非要进口不行,一般性能的一台30万元吧;如今城市建设、煤气管道建设、地下电缆建设、供水系统建设都少不了这种雷达;房屋装修、物业管理需要小一点的探地雷达,也要18万元一台。交通警察的测速雷达也类似。
纵观深空探索、生物工程、医疗仪器、分析仪器、高能物理研究、生物起源、考古研究、刑事侦查的物证鉴别的高端仪器,都是进口仪器一统天下,都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例如哈勃望远镜、黑洞探索、引力波探测、卫星照片就是应用它们取得的数据。惯性制导系统、手机、基站、计算机、电视机、摄像机、扫描器、照相机等等信息设备,输入、输出大都是模拟处理过程,只是在中间采用了数字处理过程。现在都是将模拟与数字硬件部分、甚至软件都集成。没有基础设计能力和半导体工艺设备,只能采用系统集成方式,将市场上的商品来个大拼盘,就一定要使用别人的核心硬件和软件,就后门大开,引进了安全隐患。所以,在理论上是半空吊、在应用上是最终消费者,在产业链的下游。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依据当时用先进硬件取得大量物理、天文的实验、观察基础数据;对电路基础元器件都没有正真认识的对应专业大学生研究生比比皆是,在这个前提下,依靠电路仿真软件也做不成像样的基本线路。
所以学生要首先使用模拟指针万用表,建立感性理解和想象力,国人擅长与抽象思维,是因为深度的正确直觉培养周期长,花费高昂,能跨过门槛的人稀少;相比之下,玩弄数学、英语,背公式、解习题、引用文献太容易啦。
以国内这几十年来的普遍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材、实验装置,再加上创新工程,都没什么可能培养出能纯熟设计电路的人物。至少要对十个以上基本的电路进行完整的设计、调试;再对十个以上的应用组合设计进行系统的设计、整体联调,才是最基本的教育。
建议开展免费网上视频辅导活动,全程用高清录像记录,汇编后公开出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