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旗杆标准尺寸是多少

如题所述

国旗使用的旗杆标准高度是15米以上,规格为288cm192cm。国旗使用的旗杆标准高度是12米以上,规格为240cm160cm。国旗使用的旗杆标准高度是9米以上,规格为192cm128cm。国旗使用的旗杆标准高度是6米以上,规格为144cm96cm。

国旗溯源

单从“国旗”的标识功能来说,每个古代国家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标识。像现在伊斯兰国家最喜欢用的“星月旗”,最早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标志。中国人也不例外,不过中国历代王朝,包括军队在使用旗帜作为标识时,有一个非常简便的办法,那就是书写一个政治封号,或者将领的姓氏,比如说唐朝在大旗上写个“唐”字,岳家军在军旗上写个“岳”字。

一字胜千言,汉字的表意文字属性,加上华夏文化中一直以来的“家国天下”理念,使得一面“汉字旗”便完美的承载了“徽旗”、“信仰旗”的两大功能。只不过在清朝行将结束之时,为了对接西方引领的世界,你光在旗上写个“清”字,外国人也理解不了,于是参照西方的形制,清王朝在19世纪末将传承已久的“龙旗”变身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法定国旗(大清黄龙旗)。中国国旗变迁史:从黄龙旗到五色旗再五星红旗。

大清黄龙旗

为什么是“国旗”?或者说,国旗是什么时候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身份标识的呢?就身份识别这件事来说,战场是最重要的场景,民间一般是用不着的。像纹章、十字旗的出现,都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这样说,现代意义上的国旗,很大程度是从军旗演变过来的。

不过在战场上,旗帜虽是重要敌我识别标志,但却不是唯一的标志,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在战争中,服色才是区别敌我的重要标志,条件再差也可头上扎个黄头巾、红头巾,或者脖子上、胳膊上系条丝带做身份识别。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是“国旗”法律地位确立的开端。与陆地不同的是,你很难简单通过船型或者涂装,来判断一艘船只的身份。茫茫大海之上,旗帜几乎是识别船只身份的唯一标识。事实上,清朝设计国旗的初衷,便是仿效西方的做法,为自己的水师确立一个代表国籍归属的法定标识。

在西方通过海洋来征服世界的时代,作为一种战争礼仪,你可以在接近对方船只前,悬挂别国旗帜进行伪装,但却必须在接战之前升起自己的旗帜(海盗们则在战时升起“海盗旗”)。另外,在大航海时代初期,商船和军舰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及至后来分门别类,商船为了表明身份,悬挂国旗也成为了一种通例。这意味着,旗帜的运用场景,开始由军用向民用扩张,军旗由此升级为“国旗”。长此以往国旗便渐渐成为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身份标识,并获得重要的法定地位。

升降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至15把之间。

更换国旗

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10天。

更换国旗旗杆

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旗杆曾更换过一次。

第一根国旗旗杆是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用的那根旗杆,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国旗旗杆,高度达32.6米。更换旗杆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国旗旗杆确实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修建起来了,旗杆的高度已明显显低,与之不相衬。

改建后的国旗杆基座颇有讲究,共分为三层:内层四周是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国旗基座四周是用56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25
国旗旗杆标准尺寸东方旗龙汇总如下:
旗杆尺寸标准高度(米):8-8.8, 上口径(mm):80,下口径(mm):140-165。
旗杆尺寸标准高度(米):12-12.8,上口径(mm):80,下口径(mm):176-208。
旗杆尺寸标准高度(米):15-15.8,上口径(mm):80,下口径(mm):200-238。
旗杆尺寸标准高度(米):16-16.8,上口径(mm):80,下口径(mm):208-248。
旗杆尺寸标准高度(米):18-18.8,上口径(mm):80,下口径(mm):228-268。
旗杆尺寸标准高度(米):20-20.8,上口径(mm):80,下口径(mm):176-20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