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时采取什么政策

如题所述

滞胀采取什么政策?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是“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地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一般来说,对付"滞胀"货币政策的用武余地不大,因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对付"滞胀"一般采用财政政策效果较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开支或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然,如辅之以适度升息来控制通胀,则效果更好。
滞胀时期美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
(1)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面对“滞胀”并发症,1970年,尼克松在货币政策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他从一个货币主义者突然变成一个凯恩斯主义者,大力推行刺激经济的扩张信用政策。显然,他把重点押在遏止经济衰退和失业上面,而把通货膨胀暂时搁置下来。联邦银行的贴现率逐步下降,从1970年初的8.78%降到1971年底的4.5%;银行对大企业放款的优惠利率也从1969年6月的8.5%降到1971年底的5.25%。货币供应量也逐步增加,从1969年年均增长率3.5%提高到1970年的6%。这些政策为更剧烈的通货膨胀创造了条件,同时会导致过头的经济景气,从而也为新的经济危机创造了条件。
随着上述政策的实行,生产有所增加,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70年第二季度至1971年第二季度增加2.5%。可是,这个增长率太低,失业未能减少,失业率浮动于6%上下,大大超过1970年初的水平。物价继续以高于5%的比率上涨,并有加速的迹象。这已从“衰退”转为“滞胀”。美国统治集团的谋士认为,这种通货膨胀“已变为成本推动的物价随着成本增长而上涨”。于是1971年尼克松颁布了“新经济政策”。这说明,为了对付“滞胀”,美国除了采用货币政策外,还采用其他政策如财政政策、收入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对国内工资、物价和租金直接进行管制,从1971年8月中旬起的90天内为冻结期,目的是“制止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减弱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继而从11月中旬起实行管制,要达到的标准是:平均一年的工资增长应当不超过5.5%,物价不超过2.5%。美国在和平时期实行这类管制还是第一次。同时,尼克松还任命生产费用、工资、物价等三个委员会专司其职。
尼克松的“新政”结局怎样呢?梅耶教授认为:“1971年尼克松推行的工资和物价管制,这些管制也曾暂时地有助于遏止通货膨胀,但却引起许多失误。物价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而不是削弱了通货膨胀率,因为各企业按管制的价格对产品进行偷工减料。1974年4月物价管制取消后,物价急剧上升,当年消费物价指数就陡升12%。”
就货币政策而言,1970年初实行的扩张政策,尽管扩张程度时有不同,但一直持续到1972年后期。1973年初,货币政策同财政政策才略有紧缩。同年二、三季度又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苗头:12月工业生产开始下降,到1974年12月已下降了7.3%。翌年1月,又下降了3.6%,这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月。美国走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六次经济危机,与此同时,1974年还出现了“双位数”的通货膨胀率。
就在这段时间,美国遭到“石油冲击”。为石油产品支出较昂贵的价格,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对其他商品与劳务的购买力进一步削弱了,因而引起衰退与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在国际收支上,又爆发了一次美元危机。
(2)福特的微观税收政策。1974年8月福特继任总统,为了对付严重的“滞胀”局面,他采取了微观税收政策,即通过调整税率级别,或曰税收结构,而不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影响各生产要素(生产部门和个人)的收入。这种调整方法是提高各种消费税率,降低所得税率,以增加储蓄与投资,企图遏止通货膨胀,又缓和危机与失业。此外,根据1975年国会决议,美联储要按照稳定物价的方针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同年5月起美联储定期公布每年货币总量M1、M2、M3的增长率的上下幅度来安定人心。从此,美联储就一直公布各种货币供应量的计划数字。这些措施,实际上采纳了货币主义关于把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长期固定下来的主张。这些政策,实际上采纳了货币主义关于把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长期固定下来的主张。这些措施,实际上采纳了货币主义关于把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长期固定下来的主张。
治理滞涨的政策组合
比较麻烦,类似于现在的情况,如果提高利率,则实业受到很大冲击,经济很可能放缓又导致失业率增加,而且通胀需要长久高利率才能缓慢下降,但如果降低利率,则通胀久居不下,物价上涨又导致成本增加,企业因为原料涨价利润下降而不得不压低工资,又导致内需不振降低消费需求。
现在的通胀,缘由人民币升值和热钱进入,资金主要集中于外资热钱,属于结构性的通胀,应该增加基本工资,提高关税,对资源限制出口,降低利率,放宽中小企业专项贷款并提高远期贷款利率,让热钱从银行出来,提振股市去吸收流动性。最主要的是改变长期依靠出口,忽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力发展,没有类似中产阶级的内需支持,只依靠给工务员发工资,导致货币长期被精英垄断的模式。
滞涨时应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
治理经济滞涨的根本办法,贺铿认为是加强供给管理,具体包括,一是加大对能够容纳更多就业的新兴产业扶持力度。二是加强技术培训,三是深化财政税收工资制度的改革,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土地、人力),利用工资制度、税收、财政制度的改革,把资金、人才引导到需要发展的地区和行业。
对于‘十二五’期间的政策组合方式,贺铿强调称,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灵活的货币政策。
他认为,财政政策的本质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其本身对推动经济增长作用有限,经济增长主要应依靠货币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劳动者的各种社会保障,体现劳动平等。
宏观经济学 通货膨胀 滞涨 是由于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的呢?出现的时候用哪个?为什么
宏观经济学中解释通胀的模型是IS-LM曲线和AD-AS模型。IS对应的是财政政策,LM对应的是货币政策。
当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IS曲线不变,导致利率的下降,这将增加社会投资,导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将推动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积极地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使用,虽然有一个挤出效应,但是总的将拉动社会总需求,市场上流动性充裕甚至泛滥,这会推高通货膨胀。
AD-AS模型中,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将会使价格水平提高(将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这也推高了通胀。
滞涨表现为高失业,高通胀,低经济增长。
出现通胀时应实行稳健的或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收缩流动性。或是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增税或是减少开支,这有利于遏制通胀。
滞涨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经济问题,三者无法兼顾,只能最多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其中的两个问题。
解决滞涨问题可以参考比如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他们的经济理论。
经济滞涨有哪些表现特征?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是指经济增长缓慢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是国民经济出现高失业率高通胀的一种情况。通常认为,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是不可能并存的。因为,通常下,通货膨胀可以使得就业率上升。但是,上个世纪的一次经济危机中(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这个事实,而使得该理论观点被否认。
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有几个目标即:经济高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这个观点是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失业减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给、需求减少、经济停滞、失业增加、物价下跌、通货紧缩。即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存在,但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凯恩思主义受到质疑。
造成停滞性通货膨胀的原因通常有二:
1. 错误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
2. 供给冲击,生产成本快速上涨使得社会供给不足,在带来通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